第01: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港“网友”千里奔现 想在余杭实现“空中梦想”

  本报讯 (记者 徐超 高庆洋 通讯员 赵倩倩) “这是我们第一次线下见面,前期在网上聊得特别顺畅。”杭州未来科技城招商部创新服务科科长程灿口中的“网友”叫张婷,是香港一家无人机研发公司的董事。如今,张婷跨越千里来到余杭,只为回答一个问题:低空经济的未来,能否在余杭起飞?

  张婷的到访,是程灿接触的第一个低空经济项目。为了这次“网友奔现”,他提前数月研究了香港的运营模式,梳理厂房需求清单,还协调了跨部门资源。“企业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必须把每一项政策都说清楚,把每一个细节都变成‘确定性’。”程灿说。

  从9时到20时,程灿的日程表被填得密密麻麻:陪同参观展厅、座谈落地细节、带看厂房空间、修改协议条款……“接待量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连会议室都要抢。”程灿坦言,开年至今,光他手上在谈的项目就达45个,招商“热得不能再热”。

  “‘无人机+AI’是我们公司未来的方向,而这里,连空气都飘着AI味。”站在未来科技城展厅,张婷兴奋地表示,她看中的是未来科技城密集的创新生态——灵伴科技、强脑科技等企业扎堆,还有之江实验室等重点科研机构提供人才“弹药库”。

  “我去过广州、深圳、上海,相比之下,杭州更适合‘二次创业’。”张婷说,“别处给的只有政策,这里还给出了‘伙伴’。”

  她提到的“伙伴”,指的正是程灿的招商团队,从行程规划到政策解读,从技术对接到厂房匹配,未来科技城的服务让她感受到“被托住的安全感”。

  而这种“极限服务”,正是未来科技城每一位招商人员的共识:企业落地不是终点,而是共同成长的起点。

  “未来科技城的招商故事,从不缺‘雪中送炭’的剧情。”管委会人才和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冠军分享了一个案例:某科创企业因产品滞销濒临破产,管委会主动协调银行续贷,只因“看中他们的核心技术”。如今,这家企业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了行业黑马。

  “我们不是简单给政策红利,而是和企业共担风险。”王冠军说,这种“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也被企业称之为“阳光雨露”——晴天时默默滋养,风雨时撑伞庇护。

  数据是最好的“代言人”: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已聚集6万多家企业,其中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34家、上市企业25家。这里不仅是科创企业的孵化地,更被写入城市中轴线战略,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随着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等新产业生态的出现,“程灿们”的工作愈发忙碌。“现在谈项目得懂技术、懂政策,还得懂空域管理。”程灿说。

  未来科技城已经准备就绪,以“阳光雨露”之名,托起下一个腾飞的故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民生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财经
   第08版:美食
全面对标抓落实 坚决扛起大区担当
余杭人大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打造百亿级机器人产业生态 余杭全速“跑”起来
这个“时空压缩机”进入带载调试阶段
香港“网友”千里奔现 想在余杭实现“空中梦想”
国内首台公益智能设备发布
余杭时报要闻01香港“网友”千里奔现 想在余杭实现“空中梦想” 2025-03-13 2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