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媛媛 陈玮铭 通讯员 张玮逸) “孩子上下学有公交专线,从村里到学校只需10多分钟,真的太方便了。”南湖实验学校的投用,让家住中泰街道白云村的王先生感受到了余杭教育的美好。
2024年秋,南湖实验学校正式招生,这所占地56.2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首批招收一年级新生132人,主要来自南峰村、南湖村、白云村和中桥村。
“考虑到孩子们居住分散,特别开设了4条公交专线,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的上下学问题,也减轻了家长的接送负担。”南湖实验学校校长王宏玉告诉记者,该校规划36个班,有效缓解了当地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
新校落成后,如何让新学校变成好学校?这也是家长们关注的问题。
作为余杭名校集团化办学的点位之一,南湖实验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快速缩短成长周期。“我们携手浙大教科合作办学,在探索教师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技劳动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王宏玉说。
杜甫中学古朴素雅,尽显东方美学;锦绣小学护眼灯、新风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玉鸟小学温馨童趣,建筑错落有致……2024年,像南湖实验学校一样的新学校,余杭共“上新”了26所,新增班级745个,新增学位30576个,其中包括12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4680个。
此外,余杭全年开工教育项目8个,新增班级138个,新增学位5850个。眼下,径山中学项目、余杭中学改扩建项目、余杭科技职高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中,美好教育的“施工图”将渐成全域“实景图”。
除了新校(园)区投用,余杭还同步推动老旧学校基础设施更新。目前,东塘小学改扩建、瓶窑中学老校区改造、中泰中心小学食堂改造等改扩建项目已顺利完工;全区采购躺睡设备10万余套,实现了公办中小学午休躺睡设备全覆盖。
从“幼有所育”走向“幼有优育”,余杭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着家长的热切期盼。过去一年,我区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区优质园覆盖率提升至99.92%,居省市前列。
针对区域内群众关注的托育问题,余杭通过扩充公办托位、提升托幼质量、提供免费多元的早教服务等方式,多维度构建完善的托幼服务生态系统。
截至目前,我区已开设50个公办托班、14个小托混龄班,推出1131个托位,实现公办托班点位12个镇街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