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卷”团队铸就“安心”蓝盾

——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余杭市场监管所
余杭时报 2025年07月15日 沈扬

  (记者 沈扬) 万达广场是余杭市场监督管理所(以下简称为“余杭所”)管辖范围内的一家综合体商场。过去,健身房、美容美发店等业态引发的预付式消费纠纷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现象,余杭所在商场内设置了下沉维权服务站,党员干部入驻站点帮助消费者处理协调纠纷,并积极引导经营主体使用“安心付”产品。“用户消费后,支付资金会转入商家指定的银行账户,但商家不能直接提取,只有当用户确认服务后,才能按实际消费金额扣减。”万达广场某理发店负责人介绍,该店是“安心付”入驻商家并开通“先享后付”服务。

  除了预付式消费,余杭所辖内还有大量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线上消费投诉量同样不在少数。不久前,余杭街道一家新入驻的线上生鲜销售公司因蓝莓、榴莲等水果品质收到大量投诉。“3天时间有上百条投诉,我们一点准备都没有。”企业负责人说,企业前期只有2名客服人员,根本来不及处理。

  得知情况后,余杭所党员干部带着方案上门服务。“我们分三步走:一是帮企业组建专职投诉处理团队;二是针对榴莲销售中常见的‘死包’‘重量误差’等问题,制定标准化补偿流程;三是联动镇街帮助企业开通‘ODR在线调解’通道。”余杭所所长姚敏娜介绍,一个月后,企业自主投诉处理率从10%跃升至70%,经营逐步回归正轨。

  为消费者、商家“双向服务”,在余杭所已成为常态。面对电商投诉多的特点,他们既帮消费者追回损失,也为企业“诊脉开方”:给直播团队讲《电子商务法》,带着网监科室的专家上门指导搭建合规的销售体系。

  清晨,余杭农贸市场快检室内,第三方检测人员将收集到的蔬菜样本送检,检测结果将同步上传到市场公示屏上。“检测多一些,我们买菜也更安心。”居民王大姐笑着说。“抽检给了我们压力,但也让别人对我们市场更放心。”一旁的商户李大姐附和道。

  在城市助安居,在乡村也能谋共富。这些年,余杭街道永安村的稻产业声名远扬,但村里缺少农产品加工企业,部分产品需要将稻米送到区外进行食品加工,这样一来就难以实现全生产环节监管。去年开始,村里决定新建食品加工厂,余杭所应邀参与协调会,在食品生产规范化方面给出专业指导意见,帮助永安村在投产前期做好各项准备。

  “我们15名党员就是15面旗帜,大家团结在旗帜下永远争第一。”余杭所党员干部常说,争第一并不是争虚的成绩,而是实实在在地给百姓创造平安的生活环境。

  作为一个有着“争第一”传统的老牌工商所,余杭所常年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面对辖区上万家商户,涵盖生鲜、电商、竹笛产业、食品加工等全门类业态的“大而全”格局,党员干部带领协管员分片负责辖区市场监管,更针对不同行业推出“一业一策”服务指南,让精细化监管覆盖市场运转的各个角落。

  每周三“夜学”课堂上,从新消费业态法规到食品检测技术,干部们准时“充电”;遇到AI、机器人、低空经济这类新兴企业,更邀请专家上门“点对点”辅导,确保监管能力跟上业态创新的步伐。

  “我们卷,是为了让大家更安心。”姚敏娜说,从商圈维权站点到乡村食品加工厂,从企业车间指导手册到农贸市场公平秤,余杭所以党建红为引领,在监管与服务的平衡中铸成基层市场监管的坚实蓝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