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 大时代,小手艺。择一事,终一生。
这是作者冯怀申在书中写下的序言。身为老北京人,他自幼酷爱烹饪,20世纪70年代末从农村插队回北京,分配在“白魁老号”学徒,拜“烧饼王”为师学艺,每天要完成4袋面的定额,要出3000个烧饼。经年累月,练就了一身打烧饼的好手艺。
出师后,他在京城四大小吃店——隆福寺小吃店工作,后得清宫御厨崔宝龙真传,成为宫廷御膳第三代传人。冯先生从业四十余载,悉得京味小吃蒸炸煮烙之作法,宫廷点心精巧细致之精。
芝麻烧饼虽为平时生活中最常见之物,原材料简单,只需水、面、盐、芝麻酱、花椒粉、小茴香,但在冯先生手下,却成为艺术之品,烙烧饼打点如中和韶乐,已成绝唱,芝麻烧饼,直径两寸一,掰开十八层,香味扑鼻,啥时都不走样,这就是匠人对艺术的规矩、坚守和讲究,是文化传承的精髓。
《小吃大艺——记忆中的老北京小吃》入选的小吃均历史悠久,兼具乡土气息与地域特色,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爱,至今仍是街头巷尾的美食主角。蒸货、炸货、烙货……此书整篇用京味京腔的讲述方式,清晰地沿着北京的历史轨迹讲述了八十种小食,并带入到北京的历史轨迹中,让读者在生动有趣地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由食入世”的人生感悟。
作为一部几近失传的小吃集,其填补了小吃专著不足的空白,既可以欣赏品味传统小吃的风彩,也可以作为专业培训教材,使烹饪的手艺真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