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锋龙 通讯员 黄佩佩)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余杭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深入开展“在一起、建新功”基层实践,坚持条块联动、领题破难,形成三跨联动、双向揭榜、一体转化“3+2+1”特色做法,实打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硬碰硬打通高质量发展难点堵点,真正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3”,是指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组团调研破难机制;“2”,是指“部门点题、基层答题”“基层出题、部门解题”双向揭榜机制;“1”,是指将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精气神、转化为发展动能、转化为民生福祉。
“三跨联动”组团调研
直奔基层问需研策
“这次搬家,爸妈特地从老家过来看我。他们说,这里的居住环境比想象中的好太多,终于可以放心了。”新年前夕,刚刚入住公租房的李小姐开心地说。
李小姐来自辽宁,两年前硕士毕业后来到余杭,入职了一家互联网企业。前段时间,余杭首个集中配建公租房公学华庭交付,李小姐成为小区的首批住户。
区城投集团把民生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聚焦青年人、新余杭人等群体住房难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制度落实。该集团联合住建、财政等部门和设计、施工单位,组建了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例会,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组团调研破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同样,区卫健局也借助部门联学共建机制,在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等工作中同步配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联动教育部门合力推动70余家幼儿园开设托育班;利用村社闲置场地,构建72家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提前入场指导托育机构选址、消防备案等工作。
“双向揭榜”领题破难
深化举措条块协同
“从前的‘断头路’通了,居民堵着的心也通了。”如今的闲沈路西段有双向4车道,还有双向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这让住在附近的吴女士赞叹不已。
闲沈路西段提升改造项目,是余杭开展主题教育的一项成果。了解群众诉求后,余杭街道将闲沈路西段的情况反映至区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组织现场踏勘、研究。在土地属性影响、空间环境制约、管线迁改复杂、施工时间紧迫的四重压力下,区交通运输局经过38天的拼抢努力,终于完成了闲沈路西段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用“小手术”解决“大难题”。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针对杭长高速余杭部分路段噪音扰民等问题,联动湖州市交通投资集团以及市级相关部门推进破解,4处整改点位隔音屏全部安装完成;
围绕群众“在家门口健身”这一现实需求,在中南村南湖景秀湾拆迁安置点试点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成功后,已确定在全区范围内建成3.9万余平方米嵌入式体育场地项目建设计划,构建城区“10分钟健身圈”, 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要……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余杭区建立了“部门点题、基层答题”“基层出题、部门解题”双向揭榜机制,基层难题分别由部门、镇街揭榜领办,部门创新试点由基层联动实现,以条块协同提升主题教育成效。
“一体转化”见实见效
同频共振激发动能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项目产业化进程将大大加快。”近日,余杭区出资为多家大学生优秀创业企业提供无偿资助,还成立了创业陪跑区级联盟,专门聘任创业导师、安排专属企业联络员为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
突出“实”的导向,是余杭开展主题教育的鲜明特点。各部门突出“一体转化”,抓细“规定动作”,以“三项细分”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将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精气神、转化为发展动能、转化为民生福祉。“抓好‘实’与‘细’,余杭将奋力打造更富内涵、更具影响力的城市重要新中心、‘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实践新样板、党的建设新高地‘三大重要标识’,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区委主题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余杭通过走访调研,共梳理汇总395个一线重难点项目、671个发展难题和民生实事,目前均已办结,现正集中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举措落细落实、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