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抓党建引领 强双招双引 优产业培育 促城市建设 提服务保障~~~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党建引领 强双招双引 优产业培育 促城市建设 提服务保障
良渚新城:“五管齐下”奏响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梦栖小镇
杭州城北万象城
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
良渚2023科技国潮产业大会
玉道良渚美院段绿道
玉鸟集
良渚新城运动公园
杜甫农居点高层公寓五期地块一
好运路九年一贯制学校

  从万木葱茏,到岁暮天寒,一年岁月,倏忽而逝。

  2023年,良渚新城紧紧围绕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全市“两场硬仗”,抢抓“良渚论坛”落地机遇和良渚文化大走廊发展战略机遇,勠力同心,时不我待、奋楫争先、勇立潮头,不断提升党建品牌温度、强化双招双引力度、加快产业转型速度、推动项目建设进度,高质量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城北新中心,把宏伟蓝图一步步转化为美好现实。

  首届“良渚论坛”与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推进会相继召开,全省唯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正式落地,坐拥近350家品牌、15余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城北万象城盛大开业,通运华庭农居点入围2023年市“最美安置房”,集文化、艺术、休闲、轻文艺消费于一体的特色创意街区玉鸟集热闹开街……一座新城正在奋力崛起,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在良渚大地轰隆作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幅度提升,一座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城正在蝶变跃升。 本版组稿 诸飞扬 王琴 

  01

  党建引领

  建设“亲清勤廉”干部队伍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打仗总是打胜仗……”在鸬鸟镇茅塘古村落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看着场馆内陈列的缝纫机、灶台,以及各种生活用具,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年的故事,新城的流动党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动乱年代打拼的艰辛。3月,生命科技小镇、梦栖小镇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暖流四季·醉美余杭”良渚新城流动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前往茅塘古村落共同领略余杭三月春光,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增强流动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

  “党组织建设是加强队伍凝聚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强大力量。”良渚新城党建人事线负责人陈文英表示,截至2023年底,新城共组建52个两新党组织,实现120家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并以良渚生命科技小镇为试点,创新“1323”党建工作法,深耕“新心向党”党建活动、“新心向荣”助企服务、“新心相依”园区自治三大品牌,充分发挥小镇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企业党员的模范作用,切实把党建“软实力”转化为企业发展、园区升级的“强动力”。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过去的一年,新城上下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共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次,组织各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530余次,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此外,新城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领导干部带头申领18个“一线破难”课题、发展难题和民生实事课题,并不断深化“红色领杭 奉献亚运”大考大赛,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分批下沉到结对村社和居住地所在社区,投身亚运保障等志愿服务400余次。

  良好的队伍建设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底座与基石。其中,党风廉政建设尤其重要,必须始终高度关注并紧紧抓住不放。“一年以来,领导班子开展关心关爱谈话150人次,带队开展政治家访15人次。”陈文英介绍,新城每季度召开党风廉政工作分析会,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清廉作风建设,筑牢勤廉有为阵地,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廉,重在自觉,贵在持久。

  为充分发挥清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激发新城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永葆清廉底色,新城自5月启动“亲、清、勤、廉”星争创活动,累计上墙张榜15批、宣传125人次,通过此举涵养全体职工“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不断将勤廉正能量转化为工作推动力。

  除此之外,新城还不断高质量推进国企改革,组织完成24名中层人员选任及其余一般人员的双向选择工作,并制定完善国企人员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建立数字化资产管理系统,搭建合同管理系统数字化平台,不断加强国企现代化管理,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力强、敢担当、有情怀的干部队伍。

  02

  双招双引

  激发产业发展全新动能

  “今年再晚也是早,明年再早也是晚!”从步履不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加力加劲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再到千方百计增强消费市场热度……新城上下勠力同心拼经济、搞建设、上项目、抓发展,在延续前三季度良好态势的基础上,聚焦“2+1”产业主赛道持续发力,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才纳贤,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年来,新城围绕基础研究招引源头型项目,围绕产业生态招引引领型、链主型大项目,围绕比拼目标招引标志性项目,成功招引了一批贴合产业定位、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

  “招商引资是衡量担当作为的重要标尺,也是破题发展短板的核心路径,更是拉升发展动能的头号牵引。”良渚新城招商处处长方祥雷表示。2023年全年,新城共参加全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104个,总投资额约578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个,20-50亿元项目6个。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踵推进、一系列部署举措密集落地,经济暖流不断涌动,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产业链”是基础,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推进人才引育创新,建设人才奔流之地,方能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带动产业的共赢态势。

  当下,余杭着力“聚天下英才共建新中心”,努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打造最优人才集聚地。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创新人才的主要聚集地,新城坚持以人才创新塑造全新生产力,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并持续激发人才活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3年,新城自主培育2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引入205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并引进1个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的医药科技项目、3个省级领军人才领衔的生物科技、新能源项目,26个项目通过2023年余杭区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活动,数量位居全区前列。

  03

  优化培育

  依托“两大引擎”焕新业态

  2023年,“设计+营销”杭州论坛暨2022年度工业设计十佳颁奖盛典、2023移动直播创新峰会、2023杭州国际生物技术与质量大会、良渚2023科技国潮产业大会等大型活动纷纷落地新城,彰显了新城各类产业生态的繁荣,而这,离不开土地等各种要素的坚实保障。

  12月12日,备受瞩目的杭州第13批土地集中出让,这是自杭州取消限价后的第一场集中供地。其中,新城CBD核心地段、最受关注地块之一的地铁好运路TOD地块——杭政储出〔2023〕169号顺利出让,出让金296438万元。土地成功出让,背后折射出的是新城对商务核心区区域发展十足的信心。2023年,新城从前期做地、建筑形态谋划、规划服务保障三向发力,累计完成土地收储19宗约1383亩,完成收储率约186%,土地出让16宗约883亩,出让金全区排名第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工业用地出让面积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约394%,充分释放了良渚辅城的发展红利和土地价值。

  土地征迁出让是推动城市开发、促进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而楼宇经济则是提升产业质量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楼宇经济“活”起来,新城以特色化引领、精细化管理和贴心化服务为切口,积极探索优化楼宇经济管理服务机制,为楼宇园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及资源,促进楼宇管理精细化、招商产业特色化、产出高效化,当前,打造出了一批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楼宇,成功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新城共有楼宇87幢,累计认定重点楼宇60幢,已实现财政收入超亿元楼宇5幢,千万元楼宇18幢。

  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双引擎驱动模式,为新城带来了全新的产业生态。

  “作为良渚文化大走廊的重要区域、产业端的重要节点,新城正全力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我们从政策供给、企业服务、完善配套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整体营商环境,积极开展总部企业培育工作。”良渚新城产业发展处处长尤晨鸣介绍,目前认定市级总部5家,区级总部企业11家,2023年新增市级总部企业5家、区级总部企业3家。未来,新城将着力“外引”与“内培”两手抓,同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和产业生态构建,进一步拓展总部经济承载空间,强化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引导总部企业集聚,在招大引强的路上继续做优总部经济。

  除了聚焦“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新城也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上做起了文章。

  2023年10月,良渚数字文化社区获国家文旅部、商务部正式授牌,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基地。以此为抓手,800多家数字文化企业集聚的新城,不断放大“良渚论坛”综合效应,结合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发挥“文化+”产业政策20条作用,构建特色数字产业集群,推进良渚IP的转化,加速文化出海,推进数字+文化+贸易的融合发展,培育“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此外,新城还完善了梦栖小镇2.0产业规划及布局,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增速超30%。在梦栖小镇2.0和“良渚数字港”项目基础上,又升级规划了6.52平方公里的良渚数字文化产业园,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名单。

  对于生命健康产业,新城着眼于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高地,深入推进创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精准诊疗等领域的生命健康产业培育,2023年,规上生命科技产业营收同比增速超20%。目前,辖区内聚集生命科技企业400家,上榜准独角兽榜单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此外,良渚生命健康小镇还上榜了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园区榜30强,并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生物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人民网“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

  04

  项目为王

  助力城市能级提质跃升

  走出家门便是“山水美景”,伸出手便能感受绿意。这不是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而是新城倾力打造的滨水生态绿廊、慢生活休闲线,集游玩休憩、休闲出行、健身健康于一体的“杭州市最美绿道”——玉道良渚美院段绿道。

  “玉道良渚美院段围绕‘现代、自然、质朴’的主体风格,精心造景,结合地形、水体、历史文化等资源特色,设计打造了‘水渚遗韵艺术广场、艺术长廊、桃李成溪’等多个景观节点,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景趣、水美、岸绿’的生态空间。”良渚新城城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晓平表示。建设绿道,惠及民生,更是群众期盼。

  城市绿道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服务百姓的“幸福之道”,更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之道”。2023年,新城以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有序推进辖区内35个道路、市政景观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焕新城市面貌。其中,完工金昌路、敦民巷等9条城市道路,推进玉湖公园、杭行路节点公园、金昌路公园等项目建设。

  项目于城市品质提升而言,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或缺。2023年,新城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强化项目招引,加快城市商圈建设,强化民生服务供给,提升城市核心能级,加快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统筹推进基础配套、民生工程、产业投资等94个项目(含中期新增10个),总投资约753亿元,计划投资约113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形象投资约128亿,约完成年度计划的114%。步入“后亚运时代”,新城大力实施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将“办好一个会”的成果持续转化为“提升一座城”的成效。

  12月28—29日,新城东塘河村、西塘河村共801户安置房进行分房摇号,业主的一纸蓝图变成了理想居所,展现了新城高标准建设的稳健实力与安置房交付兑现的深厚功力。2023年,新城有序推进各类安置房、学校、保障房、创新性产业用地等33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其中14个地块项目完成竣工备案,总建筑套数12644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农居点高层公寓五期地块一工程入选杭州市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小洋坝农居点二期工程获评市建设工程西湖杯奖(优质工程),并入围2023年市“最美安置房”,新城杜甫安置房四期1#地块室外市政景观绿化工程荣获2022年度“杭州市优秀园林绿化工程”银奖。此外,新城还高效完成了余杭区首个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才泊嘉院、才栖名居项目建设和配售工作,让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渐次落地,良渚文脉与城市更新在一砖一石中悄然生长,引领着令人憧憬的未来生活。11月5日,杭州城北万象城正式开业,“城北万象城就像一艘重量级航母,在这个新地标的辐射带动下,新城的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速,彰显出城市的新风貌。”城北万象城项目经理项阳介绍。

  05

  强化保障

  推动服务成果落地见效

  如何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蓬勃发展、见效见利?除了要把重大项目“扶上马”,更要“护全程”,把服务贯穿招商引资到“开花结果”全过程,保障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当天拿地,当天开工!6月,新城通运路南工业地块四项目在完成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当天便完成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三证”办理,实现了从“拿地三个月开工”到“拿地秒开工”的新跨越,成为全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拿地即开工”项目。

  “良渚速度”刷新的背后,是新城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的决心。

  “为有效破解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涉及部门多、跨度时间长的痛点难点问题,新城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积极推行项目建设‘模拟审批’机制。”良渚新城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沈敏介绍,通过该创新机制,新城着力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在服务流程上做“加法”,基于全区多个部门的协同与支持,变“串联办理”为“并联办理”,进一步实现了“同步办、零时差”。

  2023年,新城累计规划192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推动元宇宙、硬核科技智造产业集聚,全域启动9个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并积极助力杭锅、千年舟、云宸智谷等地块更新,让城市更新多点开花。此外,新城还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具备片区综合开发经验和投融资实力的央企,以“良渚数字港”项目探索“城市合伙人”模式,尝试为余杭片区开发提供样板。

  在保障项目建设的同时,新城还坚持做好企业培育,着力做大上市“雁群”,加快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一年来,新城积极落实“凤凰计划”,以科创型、成长型、高新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上市,聚焦企业特点,引导企业学好政策、用好资源,鼓励更多企业转型发展、做精做强、上市融资。目前,辖内共有已上市企业3家,上市后备培育企业40家,其中已报会企业3家。

  5月8日,伴随着洪亮的敲钟声,新城企业杭州经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这也是余杭区2023年首家上市企业。

  企业上市“加速跑”的背后,是新城的精准服务和高效培育。“新城的亲清服务团,从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切入,精准滴灌,向我们提供了上市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杭州经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徐建珍介绍。

  2023年,新城以“拼抢”的态度,送上“店小二”的服务,密切关注政策的动向,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工具箱,并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惠企服务等服务,精准助力企业扩张、把握市场动向。2023年,新城累计开展助企纾困活动30场,走访服务企业1600余家次,排忧解惑1200余件次,细化梳理企业可申报兑现政策项目,发布政策申报解读40期,年内兑现政策补助7600万元。

  实干开新局,奋楫争先立潮头。2024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开局之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良渚遗址申遗成功5周年,也是余杭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开新局、谱新篇的大干之年,谋划好新城的下一步工作至关重要。

  新的一年,新城将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紧盯招商主线,疏通发展脉络,围绕特色产业,深耕产业布局,聚焦项目攻坚,提升城市品质。同时,树立谋长远、干当下的事业观,以创新思维、系统思维,“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下好全局“一盘棋”,全方位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恒心,为余杭奋力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大区担当贡献新城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5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7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9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1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2版:两会特别报道
良渚新城:“五管齐下”奏响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余杭晨报两会特别报道06良渚新城:“五管齐下”奏响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2024-01-16 2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