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勾勒新的年轮,刻下的都是奋斗者前行的印记。
2023年,仁和街道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迎难而上、奋楫笃行,抓好抓实经济发展、城市管理、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安建设等五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的“五线谱”上谱写具有仁和特色的如歌漫卷。
一年来,街道朝着“智造新区 风景仁和”的目标不断迈进,全力以赴打赢经济翻身仗、亚运攻坚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好。全年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9.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59亿元,同比增长42.95%,其中制造业投资19.48亿元,同比增长34.86%;接连获得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镇街、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省4A级景区镇街等多项荣誉。
本版组稿 吴怡倩 陈连孝
弹好“经济线” 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
作为仁和本土企业,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车间数字化改造,打造智能工厂,激活了企业发展的“新引擎”。从传统到自动化,从大批人工生产到“无人车间”“黑灯工厂”,南方泵业的成功转型,折射出的是仁和在高质量发展上的决心和信心。过去一年,仁和坚定贯彻三个“一号工程”,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壮大腰部企业支撑,加强中小微企业帮扶,实现经济发展稳进提质。
围绕“一号发展工程”,推进创新深化。会同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以数实融合孕育新动能,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12个、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16个,创建数字化车间8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3.32亿元;全年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37家、国家级“小巨人”2家,申报省级研发中心6家、专利授权1230件。加强制造业企业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大企业大集团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梯队体系不断壮大。
围绕“一号开放工程”,保障发展要素。依托区街一体化运作,编制上报《仁和单元详细规划》《钱开区单元详细规划》,合计增加可用空间5892亩。全年累计完成征迁项目21个,征地2592亩,拆迁农户637户、非住宅27家,做到了攻城拔寨不留“钉”,有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用地;完成历史结转拔钉清零5户,年度征迁任务提前半年完成。健全街道招商工作架构,全年累计招引“小而美”项目18个、区集中签约项目4个,向钱开区推荐优质项目4个。四季度钱开区成功签约投资百亿级产业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围绕“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亲清助企服务走深走实,全年累计走访企业2375家次、协调解决问题152个;创设多层次服务载体,开展政策辅导、专精特新培育等专场活动21场次。牵线组织产学研合作,促成校企合作11家。优化就业招聘服务和零工市场运营,通过直播带岗、省内外招聘会等渠道,累计上岗就业1065人。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认定688人,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
弹好“管理线” 提升城市建设幸福感
冬日暖阳洒下,仁和街道分批组织460多户回迁农户参观“新家”——余山花苑(一期),给安置户提前吃下了“定心丸”,让大家直观看到安置房的样貌、触摸到实实在在的现房。过去一年,仁和紧紧围绕“明显可见变化”,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品位。如今,热火朝天的基建配套项目、越来越密的路网、不断丰富产城人文融合的仁和“身躯”,夯实了双创生态的基底。
以打好“两场硬仗”为契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项目办实体化运作机制,服务保障地铁10号线二期、康良快速路、仁康路、制造四路、东山安置房、树东路公租房、仁和广场地下综合体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怡然街(獐山路-西南山南路)、大运河工业园配套道路项目,有序推进云会安置房、永泰安置房(联体)项目;建成口袋公园23个、绿道(步道)11390米、公共停车位1883个。
以亚运城市品质提升为契机,改善城市环境风貌。实施“两路两侧”环境整治工程,开展“迎亚运”全域环境整治,通过专班运行、清单销号,累计整改问题超3.6万件。完成城郊接合部专项整治,打造6条美丽宜居村庄路线。建成投用“低碳小屋”数智化垃圾投放点37个,实现住宅小区全覆盖。和庭社区成功创建全省引领型未来社区,永胜村获评省垃圾分类示范村。开展13条河道“一河一策”治理、91家企业废气整治等工作。洛阳村入选全省第三批低(零)碳村(社区)试点。
以亚运城市文明提升为契机,带动文明健康生活。推进“文明有礼”基本单元建设,组建亚运志愿队伍,开展亚运志愿服务活动、亚运文体活动582场。建成体育运动场地5个、健身点位19个,新开工运溪高架桥下空间嵌入式体育设施。举办街道第五届人民运动会暨文化艺术节、端午文化节暨首届“水乡仁和”乡村音乐节等活动。弘扬仁和“最美”精神,新评定省级最美文化礼堂人1名、美丽余杭人7名,5位仁和人成为杭州亚(残)运会火炬手。街道接连捧得全国第五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优秀奖、全省第二届“直播电商共富工坊”短视频大赛金奖。
弹好“振兴线” 翻开共同富裕新篇章
600多岁的“牡丹王”嫣然绽放,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成立“浙永泰”刺绣品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三白潭“冬捕”撒下第一网,三万斤鲜鱼喜迎开门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既有连片的稻田,也有以三白潭为代表的纵横水系,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这里既有600多年的古牡丹,也有高头竹马、永泰刺绣等非遗项目,是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过去一年,仁和努力践行新时代“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乡村建设项目有力推进。完成《三白潭周边区域综合保护利用规划》《三白潭生态修复方案》编制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仁和段)初步研究。三白潭村省级未来乡村、市级美丽乡村特色村项目顺利完工,中运河整治、“五四运动”纪念园、“赶考人”主题园区二期、安家墩古树公园项目完成建设。“十里未来渔村”未来乡村示范带、2个区级未来乡村项目、长荡漾整治、平宅港整治和永胜村河道整治工程正在推进。花园村夏家桥区块未来乡村提升项目攻坚克难显成效,初心广场、余杭“三农”馆、村史馆精彩呈现,五村路沿线及涵洞两侧改造基本完成,芳华路沿线初现雏形。花园村列入全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双陈村获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渔公桥村跻身全市“美丽庭院”示范村。
农文旅产业大幕拉启。出台《仁和街道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集聚发展实施细则(试行)》(简称“农文旅十条”),强化政策引导。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勇夺全省杂交晚稻亩产第一;产自仁和的蝴蝶兰荣登杭州亚运会颁奖台;三白潭冬捕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全年累计签约农文旅产业项目7个;首个农文旅产业项目奇妙岛于“五一节”试运营,全年带动消费超1800万元。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出红色研学路线5条,吸引客群30万人次。正式发布“渔乐仁和”农文旅品牌、渔地图、《水乡仁和》村歌专辑,推广“仁和水乡鲜枇杷”公用品牌,首批9家“仁和渔味”精品示范店授牌,举办第十九届普宁牡丹花会、丰收节、冬捕节暨首届渔文化国风生活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喊出了“吃鱼到仁和”“赏花到仁和”的名头。打造共富工坊9家,“普宁七味”共富工坊入选省级典型案例,云会村、普宁村获评全市共富村。
村级集体经济蓄势待发。出台《仁和街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细则(试行)》(简称“集体经济五条”),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留用地换房产、经营性资产购买、存量资产盘活、农文旅产业经营等途径,全年村集体经济总经营性收入增长27.54%,东塘村成为首个经营性收入破千万村。谋划储备了各类村集体项目23个,云会乡创中心、九龙加油站即将竣工,渔公桥游客服务中心、东风综合配套用房实现开工。加强抱团合作,双陈村级留用地与街道级强村公司、专业运营商携手签约,打造年轻态、街区式商业商务中心。
弹好“民生线” 打造幸福生活舒适圈
在芳甸社区,这里的居民已经触摸到了未来的模样。作为新成立的年轻社区,芳甸社区积极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治理整体发展,多措并举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最近,一场由孩子们共同商议出的文艺演出,在仁良花苑热热闹闹地举行,活动培养了社区孩子们参与社区活动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如果说城市品质的提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面子”,那么日益完善的民生服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里子”。过去一年,仁和持续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推动了幸福生活共建共享。
聚焦“一老一小”,硬件更好。仁和二幼二期、东塘小学(三白潭校区)改扩建项目一期竣工建成,仁和中心小学改扩建、永泰小学及幼儿园改扩建、街道幸福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仁和二中、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即将开标。4个村基层卫生服务站、3个示范型儿童之家完成建设,新增养老微机构1家、老年食堂1家、婴幼儿成长驿站7家、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12张。
聚焦教育医疗,内力更强。依托校地合作,实现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全覆盖,新增区骨干(优秀)教师22名。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化学校3所、省一级幼儿园1所、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仁和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旗舰馆。老年助餐新签约2940人,为失能老人上门服务3856人次。街道社会工作站荣膺全市十佳、省级五星,洛阳村列入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芳甸社区、和庭社区成功创建市级儿童友好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升能力、增设窗口,年办件量首次突破6万件。
聚焦困难群体,兜底更稳。残疾人之家完成改建,新增照护床位52张。临时救助62户家庭,帮扶困境儿童170人。十大慈善项目帮扶困难群体1134人,指导支持南方泵业成立3000万元留本冠名慈善共富基金,慈善的路子越走越宽。
弹好“平安线” 巩固社会治理基本盘
“自从有了这支巡逻队,村里秩序好了,吵架的都少了,我们住着也更舒心了。”一提起双陈村里的巡逻队,村民老彭直夸赞。他口里的巡逻队,是由本地党员、流动党员、热心村民等共同组成的“星火双陈”志愿巡逻队,他们统一穿着红马甲,佩戴红袖章,走村串巷开展巡逻,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全局稳定,做好社会治理工作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过去一年,仁和立足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不断巩固社会治理成果。
平安护航亚运。建立亚运维稳安保指挥部及专班,加强会商研判和应急演练。组织平安志愿者进行社会面巡防,圆满完成亚运火种采集、赛事周期保障任务。聚焦工矿企业、消防、建设施工、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开展“一厂多租”和动火作业排查整治、重点企业安全风险诊断等专项行动,累计消除隐患34188处,挂牌整治重大隐患单位60家。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增设区域微型消防站2个、提升村社微站10个,修订应急预案6个,完成应急物资储备库标准化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广“舒心安居”小程序,累计采集人口174311人次;试点地址库深度应用,积累地址数据171352条;完善“天网工程”,新增监控点位812处。以“四治融合”促“四源治理”,建立“1321”闭环机制,全年化解矛盾纠纷2738起、化解成功率93%,重复报警率下降至8.5%,信访量同比下降7.6%。建立“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法律服务驿站2个。推行“众人议事厅”,已协商议题61件。栅庄桥村获评省级善治村。
重拳治理乱象。集中推进“小冷库”专项整治,累计拆除254户、10418平方米。全年已拆除违建267宗、10.366万平方米,位居全区第二。累计开展街面序化管理68684起,巡查偷倒风险点位3917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全年执法办案985件。开展“低散乱”整治、混凝土运输规范整治、交通安全隐患治理。落实食品安全包保,成功创建省四星级食安办。
从“规划蓝图”到“幸福实景”,新的一年,仁和街道将牢牢抓住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的战略机遇,扎实开展“大抓发展”系列行动年,推进现代产业创新提能、智造新城焕新升级、风景仁和可亲可感、公共服务优质优享、社会治理固本强基、铁军战队修身铸魂,奋力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使命中扛起仁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