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圣”陆羽与径山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清嘉庆《余杭县志》中关于径山茶的记载
游客体验径山点茶

  ○ 方令悦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北宋诗人苏东坡对径山的眷恋让径山的自然景色有了诗的凝练,让“余杭风物之美冠天下”。

  径山以茶闻名,提及此处,总得说起“茶圣”陆羽,在“茶圣”的代言之下,径山的这一杯清茶仿佛不只是茶,还是春日里飘然落下的簌簌花瓣,清澈溪水上的一两点浮萍,晴朗天空中任意东西的流云。

  以禅茶文化为代表的径山文化就像山涧叮咚的泉水,沿着苕溪向东流去,流向远方……

  一本《茶经》 追溯“茶圣”的过往

  他爱茶一生、写茶一生,倾尽毕生著成世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他三岁沦为孤儿,一生无儿无女,却是一个享尽世间温情的人。他,就是被誉为“茶圣”的唐代茶学家陆羽。

  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如大多数名人一样,陆羽在文学、史学、茶文化学、地理、地方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但陆羽一生对茶偏爱,致力茶道。

  陆羽曾隐居于余杭双溪,整理沿途考察茶事的心得,写成不朽名著《茶经》三卷。清嘉庆《余杭县志》卷十“陆羽泉”条目记载:“唐陆鸿渐隐居苕霅著《茶经》,常用此泉烹茶,品其名次……”后人将位于径山镇双溪的陆家井称为“陆羽泉”。以《茶经》为枢纽,陆羽与径山成为不可割裂的一脉。

  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书中提炼出人、茶、水、火、器的融合之道,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对促进唐代及后世茶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茶经·一之源》中,陆羽指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首次把人的“品行”引入茶事之中,将茶的功能从药用、食用、饮用上升到人文精神的高度,让其成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

  《茶经》虽篇篇说茶论茶,字里行间却无不渗透着陆羽深邃的哲思——儒、道、释三家思想的激荡、盘错与回互,如精行俭德、守中务远、崇尚自然等。

  在古代,茶有“荼”“槚”“茗”“荈”等多种叫法,直到陆羽的《茶经》出现,“茶”这一称呼才被确定下来。

  陆羽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如茶般入口苦涩,细品后却余韵悠长。

  在径山与苕溪 邂逅陆羽的人生

  陆羽的一生与茶息息相关,他在余杭留下许多茶事活动的痕迹。据专家学者论证,陆羽在唐上元元年(760年)初隐居山间,自称桑翁,著《茶经》一卷。

  陆羽二度登径山探茶,第一次是在《茶经》完稿后,第二次是唐宝应二年(763年)再登径山考察。考察后,陆羽就在双溪将军山北麓的清泉(今陆羽泉)之旁结庐以居。

  巍巍天目,蜿蜒东下,终于余杭,以径通天目主峰,故名径山。径山主峰海拔769.2米,多高山小平原。径山是国内著名的茶叶种植地,位于余杭区北部,由北苕溪、中苕溪横贯全镇。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中期,陆羽觅苕溪而来,见天目径山四岭之水常年流两溪,汇成苕溪源头,溪水清澈见底,周围山清水秀,是植“茶”佳地。陆羽便就地采摘野生茶籽,教村叟播种,并在山下溪畔一泓清泉边,择地结庐著书。《陆文学自传》载:“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陆羽自小有过寺院生活的印记,地处于“东南佛国”的余杭在当时拥径山寺在怀,唤起他的些许留恋。

  清《余杭县志》记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法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这成为径山茶起源的可靠依据,径山茶的种植起源于唐,至少有1200年历史。宋代,随着径山禅寺的兴盛,径山茶也遂成规模,在元、明、清时仍享誉不衰。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清代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都对径山茶有所记载。

  巧妙的是,诞生于径山的径山茶,不同于其他绿茶,其带有浓厚的禅意,是为禅茶,与陆羽的人生经历亦完美地契合。径山茶源起于供佛,法钦推崇“茶佛一味”,蕴含着禅的意味。《茶经》有“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于一味。”历史上的径山茶由禅僧种植、禅寺成长,正映照着陆羽笔下的“茶禅一味”。

  在径山双溪,陆羽泉茶文化主题公园内现存着一口“陆羽泉”,井深不盈尺,大旱不涸。“泉水煎茶”是陆羽在《茶经》中取之不尽的灵感,泉水甘香清冽,把茶的清灵剔透烘托得淋漓尽致。泉水越甘甜,茶味就越清透。

  茶香袅袅 绘就故土风华

  如果说,禅意是径山茶的底色,让它拥有了独特的生命力,传承千年;那么,由径山茶延伸出的民俗就是茶的灵魂,让其拥有悠远的影响力。

  茶因寺而生,寺因茶而生生不息,茶禅相济,在世代传袭间,茶渐成禅院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介。而这种禅茶文化至宋代发挥至顶峰,形成独特的仪规,逐渐形成“径山茶宴”。

  径山茶宴是以茶代酒,宴请客人的一种独特仪式,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径山茶宴共有十多道程序。以茶参禅问道、以茶代酒会友,是径山茶宴的精髓和核心。

  2022年,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与径山有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省级径山茶炒制技艺,区级径山茶制作技艺、径山抹茶制作技艺、径山茶祖祭典、径山庙会、径山民间传说等等。这一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径山青山绿水的滋养下,焕发全新的生命力。

  径山茶传承千年,那么我们如今喝到的径山茶,又有何特别之处?青嫩绿亮,是径山茶的特点。经通风摊放、高温杀青、理条整形、精细揉捻,最后经炭火烘干,制作成条索纤细而卷曲的径山毛峰。

  泡好一杯径山茶,可是大有讲究的。例如水温,不可过高。清明前后一周左右采制的径山茶,大概用80~85℃的水为宜。水温太高,茶汤会被闷得泛黄,口感苦涩,带熟汤之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民生
   第04版:科技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法治
   第07版:消费
   第08版:文化
“茶圣”陆羽与径山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余杭时报文化08“茶圣”陆羽与径山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2024-05-16 2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