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杨 记者 濮玉慧) 近日,塑者颀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1928年2月1日,国立艺术院(中国画系、西洋画系、雕塑系、图案系)第一次招收新生。在国立艺术院分部孤山照胆台的一间平房内设立了我国第一间雕塑教室,中国现代雕塑教育由此开始。此后,西子湖畔聚集了李金发、王子云、刘开渠等中国现代雕塑第一代的开创师者,培养了曾竹韶、王朝闻、萧传玖、王卓予、沈文强等名师,并开渠引流、传播蕴新,带动了整个中国的雕塑艺术高等教育。
96年后,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来到西子湖畔,中国美术学院同期举办的雕塑展聚集近百年的雕塑作品,展现雕塑的品格和塑者的坚守。
作为“杭州雕塑日”三大展览之一,与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展和最葵园艺术中心“塑造东方”平行的“塑者颀功”分6个板块,展出中国美术学院的150余件雕塑作品。其中,“淬炼”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基础和跨界意识,并汇集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中;“塑神”和“追怀”展示了中国美院雕塑与中国现代雕塑和社会历史的交织历程,其中包括中国现代雕塑开创师者和代代名师之作,以及“烽火艺程”和“攻坚”两个大型现场;“凝风”“觉华”分别展现塑者的巨构深思和浩茫追问。“少先”板块则精选了年轻学子有关时代之思的新视野。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中国美术学院雕塑艺术近百年的创作呈现一条主线,即从刘开渠、程曼叔、周轻鼎、萧传玖等拓荒者,到王卓予、沈文强、潘锡柔等坚守者,再到曾成钢、杨奇瑞、龙翔、李秀勤、王强、张克端等继承者以及更晚的后辈所代代传承的特质: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专业精神,保证了雕塑的创作始终保持活跃性和实验性;尊重传统,远离艺术风潮的干扰,更纯粹地研究雕塑艺术本质的问题;尊重艺术个性,包容差异性,注重个人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保持对现实的关注,反映生活、反映时代、反映活生生的人。
6个板块将96年的历程和塑功颀颀的生机,献给今日的观者。展览将持续至8月6日。
追怀
回顾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96年来的创作,能看到这样一条现实主义主线: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尊重传统,远离艺术风潮的干扰,更纯粹地研究雕塑艺术本质的问题,让雕塑创作始终保持活跃性和实验性的专业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保持对现实的关注,反映生活、反映时代、反映活生生的人。
塑神
铸魂者,为时代铸精神,为民族立丰碑,为人文塑景观,为历史传诗境。
凝风
以国美为首的中国雕塑之路的学术之风,既存代代传承的特色衣钵,又凝成生生不息的时代新貌,构铸雕塑的时代风神:有着中国大地的犁痕,有着烽火岁月的铸炼,有着人民英雄的风采,这些形象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又是中国艺术的生动教材。
塑造东方——雕塑艺术邀请展
时间:持续至9月6日 地址:最葵园艺术中心(孔沿路36号)
塑者颀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展
时间:持续至8月6日 地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南山路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