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清
在仁益智能渔场,50岁的渔业从业者杭勇用一整套自动化系统,独自一人管理着121亩鱼塘。他说,如果有人发明出自动赶鱼设备,他肯定第一个买。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基层对先进技术的渴望。也正是这份渴望,成了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动能。
基层对先进技术的渴求,缘于生产中的实际需求。传统农林牧渔业从业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面对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他们迫切需要先进技术来提升生产力。
以杭勇为例,他积极联系科研机构,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自动投饲机器人,不仅节省了人工,提高了鱼类生长效率,每年还可节省约15万元人力成本。这种对技术的主动追求,展现了基层劳动者作为改革先锋的担当,他们不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技术革新的推动者,通过实践为农业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杭勇的案例并非孤例。越来越多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正通过技术革新改变生产方式。例如,全程使用无人机给稻田撒药施肥、智能蔬菜温室的应用,已在逐渐推广。这些技术的普及,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推动了产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基层对先进技术的渴望,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杭勇正是政策的受益者,他使用的投饲机器人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发,背后是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共同助力。正是这种政策与实践的共鸣,将基层的渴望转化为改革的现实动力,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基层对先进技术的渴望,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助推剂。杭勇的“一人鱼塘”证明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力量。政府和科研机构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让更多从业者的渴望落地生根。唯有如此,这份渴望才能真正点燃农业现代化的火焰,助力中国迈向农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