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水映绿 “余”见两山

  (记者 朱解语) 今天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处“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余杭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实践,从“环境立区”到“全域美丽大花园”,再到建设“生态文明之都新中心”,走出了一条“两山”转化的特色路径。

  以绿为笔绘新景,以山为幕作新篇。如今,这片创新热土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同步提升,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绿色转型:从“靠山吃山”

  到“依绿兴绿”的产业革命

  走进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尘土飞扬的矿区。在很多居民的记忆里,城市上空时常被粉尘笼罩。獐山石矿的关停转型,拉开了经开区绿色发展的序幕。

  生态修复方面,经开区将1300亩废弃矿区平整复绿,打通公园水体与东苕溪、獐山港等水系,形成35.7万平方米连通水域;修建长达12公里的滨水绿道,种植超10万株乔灌木,打造了一座景美如画的智荟动力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新地标。“茶余饭后,我们常喜欢来这里走走,和早前相比,生活环境真是变化太大了。”土生土长的唐大伯感慨道。

  废弃矿坑的华丽蝶变,更源于“生态修复-产业重构-能源转型”三轮驱动。为破解“重污染、低效益”产业困局,对40余家传统高污染企业实施整体征迁,淘汰11个落后产能项目。同时,聚焦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三新”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从“重污染”向“轻智造”的转变。

  一处处厂房屋顶上的光伏板,是经开区推动能源转型的生动缩影。在20余栋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1500万度,同步建成500千瓦储能项目,构建起“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绿色供能网络,单位产值能耗较2018年下降42%。

  随着绿色转型的步伐,经开区的经济能级实现跨越发展,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207.76亿元,环保产业产值占比达25%。依绿而兴、产城融合、幸福宜居的绿色发展新图景正在显现。

  生态补偿:从“要我保护”

  到“我要保护”的治理创新

  “希望大家在赏水库景色的同时,也可以欣赏我们的绘画作品,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大家保护环境。”近日,黄湖镇青山村的新村民们在龙坞水库堤坝上,用环保型荧光颜料创作了一幅长达200米的巨型地画,将水库变为斑斓多彩的艺术打卡地。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得益于生态补偿机制,十年来,青山村已从普通村庄蝶变为生态艺术村落。2015年,全国首个水源保护信托基金“善水基金”成立后,青山村从自我“造血”、反哺“输血”着手,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实现长效可持续运转;构建“生态+”深度融合的农文旅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生态价值多维度转化。去年,青山村经营性收入362万元,同比增长136.6%,集体经济收入达940余万元。村民化被动保护为主动参与,成为了生态环境改善的支持者、践行者和最终受益者。

  借助“造血式”生态补偿机制,中泰街道的九峰垃圾焚烧项目则破解了“邻避效应”难题。在政策引导下,由生活垃圾输出城区支付异地处置垃圾补贴,用于环境美化、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等。项目运营以来,街道获补3亿元,实施148个民生实事工程,项目也被列入联合国固废能源化典型案例。

  作为杭州城西重要生态屏障,大径山生态区也曾面临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通过“双轨筹资+绩效闭环”支持资源保护、环境整治等各类项目建设,“山城协作”促进资源流动,“片区融合”推动乡村抱团发展。十余年来,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72%,水源涵养功能增强,生态友好型项目投资超1.5亿元,村民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从被动保护到全民共治,余杭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激活了发展活力。

  产城融合:从“城市郊野”

  到“科创高地”的价值跃升

  “径山村的‘零碳’实践令人耳目一新。”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记者岛晓霞说。日前,“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团来到径山村。这个入选首批“中国零碳村镇”试点的美丽乡村,通过“生态固碳、产业降碳、数字管碳”三管齐下,打造出低碳生活样板。

  景区内电动接驳车穿梭往来,太阳能公交站实现能源自给;游客接待中心大屏上,实时显示村用电、碳汇等数据,村民的“低碳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未来,我们要在径山村打造低碳生活全场景,让老百姓在美如诗画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和谐地生活。”径山村党委书记俞荣华说。

  而在约3600亩的梦溪水乡内,荡中有岛、岛中有塘,港汊纵横、舟径万变。这里被称为城市新中心的“绿心”,呈现一派迷人的江南水乡风光。余杭正利用多样态的水域共同描绘出一幅湿地湖湾相连、云水相间的现代中心城市画卷。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上半年,余杭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160.8亿元、增速9.4%,总量保持全省第一。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二十载“两山”实践,余杭以“绿”为笔、创新为墨,奋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未来,余杭将持续推进且深化践行“两山”理念,把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更多生态画卷变成“金色账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深度
   第04版:文旅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常德会战:从与城共存亡到与城共兴荣
清水映绿 “余”见两山
余杭时报深度03清水映绿 “余”见两山 2025-08-15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