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航实验学校701班 孙海平
推开旅顺日俄战争史料馆厚重的木门,凉意袭来,我打了个哆嗦。展柜里,沙俄火炮与日军步枪泛着冷光,角落里清军的老式火枪却锈迹斑斑、枪托开裂,像极了历史书上“积弱的旧中国”模样。指尖触到展柜玻璃,上学期那道历史题猛然浮现——“简述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当时只写下“主权受损”四字,此刻望着墙上老照片,才真切懂了“任人宰割”的分量。
接着,我们走进曾是日本关东都督府的旅顺博物馆。新疆文物静静躺在柜中,彩陶花纹已磨损,讲解员说这是当年被日军掠走的。我忽然想起奶奶那只缺角青花碗,是曾祖母躲战乱拼死护住的。这些文物背后,是否也曾有孩子为它们落泪?我攥紧书包带,心里堵得发慌。
军港防波堤上,旧火炮锈迹斑斑,爸爸说它们曾被俄日两军反复争夺。“轰——”汽笛骤响,现代化军舰驶入港口,银灰色舰身在阳光下耀眼,海鸥环绕飞翔。我举起手机,让旧炮与新舰同框,瞬间读懂了“今非昔比”的深意。
爬白玉山时,运动鞋沾了旅顺的泥土。在山顶俯瞰,军港如蓝宝石,老房与高楼相映,海滨公园传来孩子的笑声。下山时,一片银杏叶飘进课本,恰好盖住“俄国强占”的字句。我轻轻将它夹好,当作旅顺赠予的特殊书签。
回酒店的路上,爸爸问我感想。我说:“从前觉得历史只是考点,现在才知每个字都是真实的伤痛。”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这次旅行,我记住的不只是知识点,更有一份责任——要让我们这代人,守护历史不再重演,让悲剧永远停留在书页里。
(指导老师:周佳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