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文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来良博院赏汉代玉器集萃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谓“宜子孙”
来良博院赏汉代玉器集萃
  “宜子孙”出廓玉璧

  玉蝉

  “长宜子孙”双龙首璜形玉佩

  神兽纹玉樽

  嵌玉漆壶

  金缕玉衣

  玉组佩

  玉珠襦

  玉舞人

  眼下,“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正在良渚博物院展出。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有些疑惑:什么是“宜子孙”?为什么用它来代表汉代玉器?

  “宜子孙”是汉代非常流行的吉祥语,常出现在玉器、瓦当、铜镜、砖石上,代表了一个家庭的长辈对后辈的要求和期望:一方面,希望自己这一代建立起来的家业、财富能世代传续,另一方面,是祝愿子孙后代能长长久久过上安享富足的生活。

  “‘宜子孙’这个名字,源自扬州博物院玉璧上的铭文。我们知道,这三个字不可能总结概括这次展品全部的价值和意义。之所以将跨年大展命名为‘宜子孙’,是想将祝福带给观众。”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说。

  一走进展厅,率先映入眼帘的是放大版的“宜子孙”出廓玉璧,打印的图案充分展示了各个细节,而文物本体就嵌在玉璧中间的小孔里。

  仔细看这件玉璧,它以“宜子孙”三个篆体字为中轴线,外廓透雕一只瑞凤,环绕于“宜”字之上,尾羽飘逸、灵动自然;廓内镂空雕琢双螭,呈S形栖于璧内两侧,相对而立,首尾衔接“子”“孙”二字,身姿矫健、极富动感。祥龙、瑞凤上下呼应、美感十足,展现了汉代高超的玉器制作水平。

  走进汉代玉器世界前,博物院先给观众补充两个知识点——

  一是玉质与玉材。中原和西域的频繁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和田玉和各种宝石融入中华用玉体系。比如现场展出的玉珠襦,它由许多行横串组成,每根横串上是管、珠、扣、片等形状的串饰,共计1047件,包含金、玉、玛瑙、绿松石、琉璃等材质。

  二是冶铁与治玉工艺。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让汉代玉器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以独立展柜的嵌玉漆壶为例,罐口颈与圈足部套一圈水晶,上肩部、近底部各镶嵌一圈银,腰上箍的是金带,罐身点缀了一些半球形蓝色料珠,罐肩部对称有玉质铺首环耳两只,耳两边和下腹部分别镶有桃形蓝玻璃片。整个器物集金、银、铜、玉、水晶、料器于一身,非常少见。

  了解完基础知识,展览以“符信”“千秋”“受福”“长乐”“延年”五个部分,向观众展示灿烂辉煌的汉代玉文化,让观众一窥汉人的卓越技艺和超凡创意。

  在“千秋”这一部分,展览介绍了汉代葬用玉的系统。在古人眼中,玉是天地之精华,在丧葬中大量使用玉器,就是希望借玉之精气保持尸体不朽,为下一步升仙做准备。

  比如金缕玉衣,古人希望以更贴身的玉器对躯体做周密保护。这件金缕玉衣长168厘米、肩宽68厘米,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左右手套、左右靴等十余部件组成。玉片均由新疆和田玉,玉质白而温润,最小的不足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仅1毫米。

  在汉代贵族墓中,考古学家常发现死者口中含一块玉蝉。在古人眼中,蝉的幼虫成蛹破土、羽化成蝉的过程,如同脱离死去的尸体开始新的生命。玉蝉就是代表复活的符号。

  在“长乐”部分,集中展示了作为配饰的玉器,比如玉剑饰、玉带钩、组玉佩等。

  “延年”部分,则展示了汉代玉容器。其中,神兽纹玉樽为本次展览中唯一一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神兽纹玉樽纹饰被三道凹弦纹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上层浮雕出对称的铺首,纹饰主体分为三组,即在云海中翻腾的两只螭龙、两只头背对峙的长喙独角龙、西王母与持着灵芝草的仙人;下部纹饰同样分为三组,持仙芝戏螭龙的羽人、独角兽与螭龙争抢着云中生长的仙芝、张牙舞爪的熊正与独角龙云中嬉戏。这些繁密的纹样以流云为衬托,显得飘逸生动且气势恢宏。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琳琅满目的玉器将我们带回了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由物及人。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奇幻的纹样,无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及丰富的精神世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30日。

  记者 濮玉慧 金于城 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 摇慧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深度
   第04版:文艺
何谓“宜子孙”
余杭时报文艺04何谓“宜子孙” 2024-12-27 2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