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云岚) 近日,受梅雨期集中降雨影响,余杭区已启动西险大塘、南北湖围堤“百米一人”巡塘。在1200余名巡塘人员陆续冒雨上塘、开展陆上巡查的同时,低空也变得“热闹”起来。
“运溪路发现积水,请派人前往处理。”6月25日,趁着降雨间隙,我区开展了新一轮无人机防汛巡查。在螺旋桨的轰鸣声中,一架无人机盘旋在运溪路和闲沈路交叉口上方。与此同时,显示着道路积水状况的高清图片经由无人机操作员,持续稳定地传送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大屏上。
“无人机给我们的防汛巡查工作开了‘天眼’。”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用于低空巡查的无人机在系统上已和余杭区数字城管系统及余智护杭系统打通,能实时将汛情信息传送至余杭区城市管理指挥保障中心。根据一线“天眼”发来的低空情报,余杭区城市管理指挥保障中心会进一步协调路面执勤人员,助力道路积水处置工作的高效展开。
“相较于人工路面巡检,无人机巡查速度快、范围广,而且低空视角更灵活,能轻松看到传统方式难以看到的盲区位置,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大面积的隐患排查工作。”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后续,余杭区将积极利用无人机及辖区116个监控点位,以“低空巡查+监控”的方式对辖区路况开展进一步排查,并依托“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