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经开区微融媒体中心 杨旭晓 王婷宇 记者 吴怡倩) 在杭州北部的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内,一大批中小企业正在这片新兴制造业的热土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余杭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秘诀”何在?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蕴涵了怎样的生长基因?
借“船”出海逐浪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出海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作为浙江省“经济第一区”的工业主平台,余杭经开区抢抓“一带一路”市场机遇,积极推动制造业向“外”突围,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和“生意圈”,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筑牢坚实的“护城河”。
好的营商环境像空气,为外资项目落地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余杭经开区积极推动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见效,以“千名干部助千企”、企业座谈会、政策培训会等多种形式为企业讲解外商投资业务、宣传外贸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聘请信用保险专家为外贸企业解读海外投资环境,提供业务风险诊断,为企业产品远销出海增添保障。过去一年,余杭经开区组织开展外贸培训会4场,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9.45%,签约引进了海纳、星空无人机等外资项目。
为支持企业“出海”,余杭经开区还积极响应“千团万企拓市场”“双百双千拓市场”等倡议,深入推进“余商出海”行动,并叠加出台“商贸出口护航行动”等亲商助企服务效能提升八大行动,使企业及时掌握外贸惠企政策和项目申报信息,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未来,余杭经开区会在用好用足相关外贸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服务举措,打通企业进出口贸易堵点难点,激励企业增强信心。
向绿色“智造”前行
一树“绿”风千万枝,工业发展“高”处行。近年来,余杭经开区秉持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理念,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创新生态等举措,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
2022年,润丰氢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项目的签约,填补了余杭经开区在氢能源领域的空白;2023年,与浙江杭泰数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约,引进正泰集团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继续扩大新能源产业生态圈;2024年,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在余杭经开区开工……通过在新能源和绿色低碳领域不断“招大引强”,余杭经开区已经成功构建了集研发、高效生产和广泛应用为一体的绿色能源特色产业平台。今年6月,余杭经开区绿色能源特色产业平台被列入第二批市级“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创建名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余杭经开区深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集聚高端要素资源。近年来,余杭经开区在深入实施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推进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给产业升级提供发展空间。
在用地保障方面,余杭经开区通过“亩均论英雄”改革、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为重点产业项目提供用地支持。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余杭经开区建立了以“产业孵化+加速+落地”为载体的生态型培育格局。目前,已建成包括智能制造创新创业产业园、紫创未来智造谷、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紫之众创空间等在内的多家孵化载体,累计孵化空间达40余万平方米。
“绿色智造”,正成为余杭经开区最为鲜明的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