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日晒书

  ○ 和智楣

  春寒料峭,连绵的春雨过后,难得有几日晴朗的天气。春阳和煦,周末慵懒的午后,我坐在阳台上独自看书,任由暖融融的阳光洒在身上。

  因为是春天,书里的文字也透着一股温暖的气息,我静心翻阅着手中的书卷,突然想起家中的书籍已久未翻晒,趁着此时阳光灿烂,便打算将它们整理一下,让它们也感受到这春的蓬勃。

  于是我起身,把家中摆放的各类书籍都一摞摞整理好,移到阳台,一本本铺开,全都晾晒在午后春日生机盎然的阳光下。春风轻拂,书页微微翻动,我坐在一旁边继续看书,边静静倾听着书页随风翻动时发出的细微簌簌声,闻着书页特有的香气,整个人都沉醉在了这美好的时光里。

  事实上,我国晒书的习俗由来已久。西周时期的历史典籍《穆天子传》中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明代邵宝《晒书》一诗:“连日晒书如晒麦,人间耕学本来同。”便将书比成麦子,流露出惜书和对书的深厚感情。

  晒书本身是极其环保的护书方式,尤其是南方地区,长达数月的梅雨季节,高温高湿对书籍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破坏,需要定期进行翻晒。北宋时期,晒书行动更是发展为官德辅书会这样的文人集会。其时,国子监作为官方的教育机构,每年七夕前后会晒晾书籍,以祛除潮气、防霉防蠹,从而有效地保护藏书。

  这个春天的午后,我独自在阳台晒书,遥想古人当年晒书时的虔诚与珍惜,不禁陷入沉思,仿佛穿越到那个遥远的时代,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对书的深情厚意。这些书籍于我而言,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慰藉?它们陪伴我走过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我永远的挚友。

  是呀,每一本书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着独特的质感和温度,只要你愿意走进它们的世界,就一定能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真挚情感。遗憾的是,在这个碎片化信息时代,书橱中的书籍早已蒙了一层薄尘,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经不多。各种电子设备充斥着生活,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却常常难以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因此,春日晒书,晒的不仅是书籍,更是一份难得的清醒。此刻,书籍在阳光的照射下不再是冰冷的纸张和墨水,而是变成了有生命、有温度的存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缓缓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阳光和书本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再次走进文字的世界,寻找生命里那些曾经有过的、最初的悸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深度
   第04版:文化
上春山
护工张松
春日晒书
一棵平安树
余杭时报文化04春日晒书 2025-03-17 2 2025年03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