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10月0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装5592套智能梯控设施、改建600个充电点位……
技防升级 挡住电动车“上楼入户”

  (记者 诸飞扬) 当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高层住宅电梯时,智能识别系统会立即发出警示音,并停止运行——这一智能梯控场景已成为余杭414个住宅小区、2230幢高层住宅的常态。截至今年9月,我区已累计安装5592套智能梯控设施,这背后是一份提案所引发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系统工程。

  时间回溯到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区政协委员俞聪向大会提交《关于降低小区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建议》,提案直指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带来的安全隐患:“部分车辆、充电器、电池生产标准低,导致源头质量差;充电设施配套不完善,导致充电难;用户违规在楼梯间或室内充电,导致安全风险增加……”

  在提案中,俞聪深入剖析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与紧迫性。他观察到,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风险已成为悬在居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问题涉及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多个环节,需要全链条治理。而解决方案则需疏堵结合,既要严厉打击违规行为,更要着力解决居民“充电难”“停放难”的现实痛点。

  提案从完善法规标准、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强化日常监管、提升居民安全意识等方面系统施策,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很快,这份聚焦民生关切的提案进入办理流程。区政协提案委确定由区消防救援大队作为主办单位,区住建局等部门协同办理,构建起“政协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办理格局。由此,一场围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全链条整治行动在余杭全面铺开。

  区消防救援大队积极构建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体系,牵头制定《余杭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由充停场所组、质量安全组、非法改装组等5个专项组构成的专班,实体化运作,定期调度,推动各部门从“各管一段”转向“捆绑作战”。区住建局则聚焦充电设施建设与物业管理提升,将提案建议转化为具体项目清单。政协的协商平台作用充分显现,通过提案督办、专题协商等方式,持续推动治理工作走向深入。

  多部门协同发力下,提案建议逐项落地,成效显著。

  执法方面,截至今年9月15日,全区办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处罚案件1475起,罚款8.22万元,委托执法与赋权执法双管齐下,形成有力震慑。

  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今年计划改建智能充电点位600个,每个点位可满足20—30辆车充电,总投资约1500万元,同时推行“价费分离”降低居民成本。比如良渚街道金家渡区块自建房领域,投入2700余万元进行车棚改造和消防隐患整改,配备AI监控报警设备;长吴公寓二区投入180余万元,开展架空层“还民”行动,改建充停场所。

  数智赋能方面,智能梯控系统有效阻截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五常街道西溪景苑、西溪北苑等试点小区在架空层增设防火隔墙、喷淋系统,新建膜结构停车棚,安全系数大幅提升。

  宣传引导方面,“敲门行动”已累计开展2.1万余次,曝光隐患单位170余家次,消防宣传活动260余次,张贴海报5万余份,发放宣传资料8.5万余份,应急广播、梯媒视频、新媒体平台等多渠道宣传矩阵已然形成。

  同时,基层治理模式得以创新。仓前街道建立红色网格驿站,由网格员带领楼道长,实现对20—30户为一单元的精准管理;电动自行车排查任务纳入“余智护杭”基层智治应用,一键派发至网格员,隐患发现与处置效率显著提升。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一份高质量的提案能真正成为连接民声与政声的桥梁。俞聪的这份提案以敏锐的民生触觉和精准的问题导向,成功撬动多部门资源,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从单一监管向全链条、系统化治理转型升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读书
技防升级 挡住电动车“上楼入户”
径山禅韵艺术团作品《茶宴》斩获全国乡村茶歌大赛铜奖
东明山上的600岁金银桂进入最佳观赏期
百丈发布“村博奇妙游”活动
《今夕共西溪》邀您上台演戏
“感传算控”领域人才齐聚余杭探讨产业发展
“双节”出行必看 这些路段易堵请绕行
余杭时报综合02技防升级 挡住电动车“上楼入户” 2025-10-01 2 2025年10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