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收好这份新年反诈秘籍

  新年伊始,各类诈骗又进入高发期,不法分子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使出“层出不穷”的套路,稍有不慎就会“中招”。

  警方剖析近期多发的三种骗术,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提防各类骗术,共同守护好“钱袋子”。

  骗局1:领取四季度补贴?4.5万元瞬间被转走

  近日,陈女士打开公司内部邮箱,收到一封抬头为“人事管理”的邮件,打开之后便出现了“财务部2023年第四季度个人劳动补贴申请的通知”的图片。陈女士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后,手机便弹出一个“《2023补贴》声明”的界面。

  由于误以为是公司的正式通知,陈女士便按照手机显示页面步骤进行操作,先后填写自己的银行卡、姓名、身份证、手机号、卡内余额等信息。

  在完成了上述操作后,陈女士的手机就收到了一条银行发来的验证码短信,当陈女士将验证码填入界面后,网页显示验证码错误。但与此同时,陈女士手机也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便赶紧查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45000元被转走了。

  警方提醒:此类骗术中,骗子先用非法手段攻破公司的企业邮箱或者个人邮箱,然后以公司财务部或公司员工的名义发布“劳动补贴”或“财政补贴”的声明,在邮件中告诉员工领取工资补贴的办法。员工收到后基本都不会怀疑,马上打开正文或者附件查看具体指引。接着,在受害者扫描邮件中的二维码,按要求输入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后,会发现非但“补贴”没领到,卡里的资金却被盗刷。

  骗局2:报名清华培训班?4.96万元学费打了水漂

  近日,林先生的QQ上收到一条好友申请,通过后发现对方昵称是自己女儿的名字,便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女儿”。“女儿”声称学校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教授到学校进行学业培训,并发来一张培训通知书的图片,林先生看到图片内有课程时间、费用、公章和报名流程。“女儿”称,因为学校害怕学生自己乱报名,所以需要家长直接和“老师”联系。

  林先生随即添加了“老师”QQ联系报名事项,对方称现在还剩最后一个名额,只要马上缴费就可获得培训名额,在了解清楚“女儿”想报名的科目后,林先生向“老师”报了名,并向“老师”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汇款了49600元。

  后来,林先生意识到不对劲,立马让妻子和学校老师联系,结果被告知学校并没有此项培训。林先生这时才意识到被骗,赶紧拨打110报警。

  警方提醒:林先生遭遇的是冒充子女QQ以“报名培训班”的骗局,而这种骗局,往往出现在每学期的期末前夕,以往的受害者大都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家长,近期有不少子女在职高、中专就读的家长也成了此类骗局的受害者。

  骗局3:领游戏皮肤要追责?一学生被骗1万余元

  某天,黄同学在家玩手机时忽然刷到“免费游戏皮肤领取”的广告,便通过上面的信息添加了联系方式。对方要求黄同学提供游戏账号再赠送皮肤,黄同学按要求提供了游戏ID,不久后对方称皮肤已经到账了。

  黄同学满怀欣喜地打开游戏,发现并没有收到皮肤,就再次与对方联系。根据对方的要求,再次添加了另外一个QQ号,接着对方发来一张图片,称黄同学属于未成年人,又存在恶意盗刷游戏皮肤的行为,如不解决,除了罚款以外,还会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黄同学因害怕自己受到处罚,就按照对方的要求使用父母的手机向“安全账户”进行转账,结果被骗一万余元。

  警方提醒: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通过非官方渠道发布私信、广告,以“免费赠送”“高价购买”“低价出售”等字眼引起受害人注意;随后诱骗受害人添加QQ、微信等社交账号,指导其扫取二维码,进行一系列交流。之后,骗子会以“盗刷游戏皮肤要坐牢”为由,威胁受害人进行转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听
   第06版:法治
   第07版:财经
   第08版:文化
如何更好守护“数字原住民”
请收好这份新年反诈秘籍
到了路口该谁让谁?掌握这些规则才算老司机
泰国总理宣布今年3月起对华永久免签
杭州公安2023年侦办涉网犯罪案件6600余起
最高人民检察院英文官方网站正式开通上线
余杭晨报法治06请收好这份新年反诈秘籍 2024-01-04 2 2024年0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