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余杭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他们扎根基层,倾听民声,以实干传递群众期盼;他们建言献策,锐意创新,为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贡献智慧力量;他们立足行业,实干前行,以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2025年区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代表委员心怀民生福祉和发展大计赴盛会,为余杭高质量发展献良策、绘蓝图。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有哪些美好的期许。
李素文
区人大代表,闲林街道良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扎根基层廿二载 办好民生“关键小事”
良睦社区地处闲林南部,是余杭人口密集的新型城市社区。
社区党委书记李素文扎根基层22年,以“一米之交、睦邻党建”为抓手推进基层治理。
2018年良睦社区成立后,她推动成立多个党支部及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整合党员、楼道长等力量组建“一米小分队”,建立社工“一三五”下网格制度,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
李素文始终秉持“群众关心的小事,就是社区的头等大事”的理念,创建“睦邻议事厅”平台、推行“六步工作法”,制定并实施社区物业管理考核办法。
在她的带领下,绿野春天西区物业水平提升,实现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共治。“为提升住宅小区治理效能,今年我将建议参考‘淘宝’购物平台的供需形式,构建数字化物业监管平台,实现‘传统管理’向‘智慧物业’转变。”李素文说。
庞仿英
区人大代表,余杭区仓前中学党总支书记
以文化之笔绘新卷 借AI之翼赋教育新能
2013年,庞仿英赴仓前实验中学任职。12年间,她带领学校从普通乡村学校跨越发展成为全国零犯罪学校、浙江省首批现代化学校。
在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她展现出前瞻创新思维。2022年2月,她提出《关于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绘就余杭文化史诗般画卷的建议》,建议将“一城、一河、一山、一人”四大文化概念作为全区文化建设重要载体。庞仿英表示,希望借助文化建设营造社会氛围,助力孩子个体成长。
在今年即将召开的两会上,庞仿英将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领域。“当前,AI与学校虽有融合但应用不广,为此我将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政府加大对AI的投入;二是教研主管部门引领学校探索AI与教育深度融合路径。”庞仿英说。
俞 科
区人大代表,浙大一院良渚分院(余杭一院)院长助理
以追求患者最大获得感为工作目标
作为浙大一院良渚分院(余杭一院)甲乳外科学科带头人,俞科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响应援疆号召,在阿克苏市医院开展多项首例外科手术。
2024年疗休养期间,俞科紧急施救一位突发休克的老年游客,获多家媒体报道。
作为医疗一线的人大代表,俞科聚焦民生痛点,将听民声、解民忧融入日常。
今年两会上,俞科将提交《关于做好 “一老一小”保障,优化新建小区学前教育场地设置的建议》。
“我建议教育场地实行周边村社共享机制,通过‘一老一小’公益项目强化资源使用效率。”俞科说,他将持续为医疗与民生事业建言献策。
林 红
区人大代表,黄湖镇青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社管会社长
山村“领头雁” 巾帼“当家人”
林红以“敢”“干”精神引领乡村发展。她推动生态保护、艺术赋能与产业融合,两年内使青山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20万元增至近400万元,增幅82%;创建“青山·融”党建品牌,依托未来乡村议事会等阵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供水大管网工程落地,引入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解决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100米”两大难题。
依托“人大代表监督+职能部门落实+燃气公司攻坚”机制,林红已组织12场协调会,推动青山村成为黄湖镇首个管道燃气入户村。其间,区镇两级人大专项监督小组开展5次实地调研,协调解决管线规划等关键问题。
林红表示,如今青山村“美丽乡村”的底色越擦越亮。今年两会,她将继续关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将深度聚焦以农文旅融合赋能“强村富民”等议题。
汤敏贤
区人大代表,中电海康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履职如同骑行 朝着群众期盼的方向前行
作为中电海康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汤敏贤深知人力资源工作与人大代表深入基层的共通之处,他将引才育才经验融入代表履职实践。汤敏贤曾建议政府完善人才政策,让其更公平地惠及广泛人群。
同时,汤敏贤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群众需求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比如针对群众文体活动空间需求,他在提出有关公园建设等建议后,还身体力行地寻找适合建设公园的空间地块,推动建议落地落实,展现出干练与踏实的双重风采。
汤敏贤说,今年他将聚焦余杭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将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提升综合素质、增强下一代认同感。
李世钦
区政协委员,杭州白泽深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跟随时代步伐 以人工智能引领发展浪潮
作为科技界别的政协委员,李世钦一直很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年,他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在校期间就专攻自然语言处理、RAG、深度学习、应用神经科学等内容,也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履职过程中。
经过一线调研和反复修改,今年两会,李世钦将带来《关于抢占人工智能的高质量数据集的未来产业新赛道的建议》,主要聚焦支持高端数据标注平台,探索公共数据集、行业数据集、科学数据集等的开放模式,知识产权以及授权运营等方面。
李世钦说,希望能在余杭这片“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数字经济高地,真正孕育出一批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数据标注基地,以及专注于开发高质量数据集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让他们成为推动区域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引擎。
郑芬兰
区政协委员,杭州小巷三寻手织布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守好非遗传承 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百丈镇溪口村的传梭博物馆是余杭著名的乡村博物馆之一,里面珍藏了22000多把大小不一的梭子,以及梭子背后蕴藏的故事。
作为传梭博物馆馆长,郑芬兰始终以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为履职核心,将“变废为宝”的巧思与共富实践紧密结合。
郑芬兰不仅踏遍五湖四海收藏传梭,她还是土布纺织技艺非遗传承人。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和村民以笋壳、秸秆等废弃材料制作“无废”团扇,并作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文化礼物,向世界传递中国环保理念与传统工艺之美。
郑芬兰说,这次她将在两会期间作《共富“西游技”,余乡“取真金”》的发言,倡导通过非遗技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汪 辉
区政协委员,浙江远圣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传承与创新共筑茶产业新未来
今年是汪辉从事茶产业的第20个年头。二十年来,他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做茶精神,更致力于弘扬径山茶文化。他坚信,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唯有不断融入科技元素,推动产业升级与品质提升,传统产业才能焕发新活力,径山茶文化才能在全球舞台上展现更大魅力。
今年,汪辉将聚焦乡村振兴与产业先行。“目前余杭区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三产融合成效显著,但在产业链延伸、人才运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我建议通过‘全链’升级补强加工短板,利用数智化赋能农文旅融合,同时培育‘茶旅套餐’‘非遗研学’等IP,完善职业经理人机制与区域品牌矩阵,从而实现亿元级产业集群突破,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持续领跑及城乡共富样板建设。”汪辉说。
赵艳华
区政协委员,杭州我们读诗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深耕文化沃土 擦亮履职名片
作为文化艺术界别的委员,过去一年,赵艳华将文化创新作为履职的核心理念。在领衔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闲林分中心工作期间,她着力打造“闲林不闲、委员很忙”的双岗建功新模式,创新提出“胸藏三张图”的履职理念。
赵艳华积极推动良渚文化的活化传承,参与制作话剧《施昕更:良渚1937》,设计建设良渚老街的施昕更纪念馆,成功打造“一馆一剧”文化双名片。
作为制片人,赵艳华还参与制作五集生态纪录片《江南有苕溪》。该片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首播,提出“苕溪之畔,绿水青山对望良渚文明”的口号,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引起观众对这条余杭母亲河的广泛关注。
赵艳华说,今年她将继续关注良渚文化、苕溪文化等保护、传承和发展,充分释放文化魅力,为余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力。
朱卫国
区政协委员,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部科长
用心走好城市路 用AI点亮未来梦
在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部工作的朱卫国,长期关注城市管理、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建设。
担任区政协委员以来,朱卫国在余杭区两会期间多次提出关于城市管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提案,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其中,《关于优化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服务的建议》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今年两会,朱卫国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交通优化和公共设施完善等问题。
“我建议余杭区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与支持,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同时抓住发展机遇,降低企业算力成本,推动余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朱卫国说。
记者 吴山楚寒 徐媛 徐赣鹰 宋晗语 吕洋 刘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