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政协委员和区政协各参加单位聚焦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聚焦余杭经济、文化和城市三大能级提升,聚焦我区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准选题,深入调研,撰写提案。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295件次,经初审、二审共立案提案248件。区政协坚持以提案项目化管理为抓手,形成“一名领导、一个委办(界别组)、一支队伍、一类提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承办部门的有力配合下,所有提案均得到有效办理,提案者对提案办理过程评价满意率为100%。
为扩大提案社会影响力,充分展现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各承办部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民生福祉的主动性,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区政协联合本报遴选了100个提案办理的具体案例进行公布和宣传。
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给予全区规上重点企业研发
投入总额补助的意见和建议
提案人:周军辉
目前,余杭区部分规上科技型重点企业税收贡献较大,但增速有所欠缺。如果能获得充足的研发补助,则对技术创新可持续性有很大帮助。
建议:希望区经信、科技、财政等相关部门针对规上重点企业(建议以年营收2亿元为基准)给予研发投入总额一定比例支持。增量指标已延用多年,希望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应适当考虑企业存量的因素。
主办单位:区科技局
余杭出台了《余杭区鼓励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实施细则(项目补助类)》,2023年补助315家企业14486.59万元。2024年出台《杭州市余杭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有关政策调整为增量补助与总量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后续区科技局将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发力,为企业研发提供更多帮助。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拓展传统工业赛道
打造智能制造服务新高地
提案人:董强
振兴余杭工业繁荣途径可以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工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建议:利用国家实验室的优势,顶尖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做好产业研发和应用。吸引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制造服务商入住余杭,整合余杭本土智能制造服务企业,开拓行业解决能力,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建设。
主办单位:区经信局
余杭构建“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化园区”创新成果产业化链条,已助力之江实验室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等成果13项。区内集聚省级数字化服务商52家,市级优质数字工程服务商4家,服务能力基本覆盖了智能制造全服务过程。形成“余杭智造”服务商标,面向全省、全国输出品牌服务。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进一步推进余杭区先进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肖传宝
余杭作为全省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杭州发展新制造业的主阵地,要积极破解发展难题,肩负起省市制造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建议: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高效协同、精准对接。
主办单位:区经信局
积极发展高端软件、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推进“空地一体”示范应用。2023年我区共完成亿元以上制造业固投类项目31个,举办季度集中签约活动4次,签约优质产业项目326个。支持构建多层次的协同创新平台,2023年入选省级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2个、生产制造方式转型项目4个。同时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含国防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打造宽松营商环境
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潘丽
目前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较为复杂,若长期如此,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所以需要及时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
建议:宣传政策,加强企业信心。合理容忍轻微异常行为,对特定情况予以一定的整改、缴纳宽限期,给予诚信守信企业商户更多鼓励和优惠。兼顾传统产业生存,延续前期获得市场好评的政策。
主办单位:区经信局
加强政策精准匹配,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加强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着力推动降本减负。落实《浙江省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试行)》等文件,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包容审慎监管。下发《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实施方案(试行)》,推动实施容错免责机制。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发挥各高校校友会作用
为余杭吸引更多人才
提案人:阳凌峰
在当前形势下,余杭需要发挥包括浙大在内各高校在浙校友会的作用,大力链接各高校校友会资源的网络与纽带,以促进地区发展建设。
建议:主动对接各高校的校友总会,通过校友会的力量传达余杭人才政策,并取得与优秀校友的联系。加强沟通,落实政策兑现,与各校友会定期联络,形成良好的口碑,以商引商。
主办单位:区委组织部
在委员的引荐下,余杭已与浙江省高校联盟取得联系,后续与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区内外高校的校地合作。优化调整人才政策“黄金20条”,做好人才薪酬补助等相关工作,并定向宣传。做强人才增值化服务服务,加强对人才活动的分类管理和指导统筹,形成口碑。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培育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人才队伍
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桂玉红
“工匠精神”是企业生产发展以及产业模式优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为了人才质量得到提升,有必要将工匠精神贯穿到技能型人才培养当中。
建议:弘扬匠心文化,制定培养高技能人才政策,推行现代学徒制,选取德高艺高的教者作为领路人,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师和师傅的共同授课。保障职业教育学生企业实习收益,加大职业教育补贴,在生源和投融资上给予高职院校支持。
主办单位:区妇联
制定《关于建设余杭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2024年行动方案》,出台《关于落实新时代余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激励计划的实施意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目前良渚职高和闲林职高均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组建企业服务联盟
做好余杭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建议
提案人:孙媛洁
余杭对待企业的“店小二”式服务精神令人称道。如果进一步建设一个统筹团队,给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将会引更多凤凰前来栖息。
建议:将专业服务机构纳入企业服务联盟中。设立联络员即使传递信息,充分发挥联盟作为纽带桥梁的作用。定期走访企业,自主举办或协助局办镇街最新政策宣导大会,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提供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服务。
主办单位:区审管办
导入杭转中心、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等第三方优质资源,组建了“人力资源服务发展联盟”,组织区内的优质中介机构成立“创业创新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服务。设置“增值服务驿站”,强化市、区、平台镇街三级联动,构建为企服务矩阵。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加大力度支持余杭区
低空经济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赵爱丽
2020年10月,杭州市以余杭区为主体成功申报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多年发展,已奠定余杭区开发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
建议:建设公共起降场、高精地图、低空感知及通信基础设施,培育低空多元应用场景。强化低空经济产业引育,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等高校培养人才。
主办单位:区经信局
余杭区现有无人驾驶航空相关企业涵盖整机设计、设备研发、运行服务、综合应用等领域,目前在向更前沿探索。推出区级“空地一体经济”产业政策,目前已利用无人机运输构建 “卫生站-分院-总院”三级联动医疗运输“天空通道”,全区两个医共体集团已开通了数十条无人机空中运输航线,应用场景还在持续扩大中。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发展我区
直播电商产业的建议
提案人:王玉林
当下,直播电商行业从流量驱动转为产品驱动,作为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明显的余杭区,发展直播带货市场的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建议:引导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建立起用户信任的沟通渠道。出台硬核的人才招引政策,让全世界“直播带货,来余杭”成为现实。管理者拥有前瞻性的眼光,在规范和引导市场环境方面出实招。
主办单位:区商务局
我区始终鼓励创作者围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等题材策划创作,成立了“直播电商党建联建”组织,发起“六大行动”,引导企业合规健康发展。我区首发电子商务人才认定目录,打破传统评价机制招引人才。加大对直播企业的指导和监察,遏制直播营销乱象。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鼓励径山茶企
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马宽
目前,径山茶产业业态相对单一,还存在缺链、短链和断链等现实困境,全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需要加快推进径山茶企全产业链发展。
建议:深入挖掘径山茶文化内涵,加强企业非生产时期空间利用的统一规划与指导,出台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鼓励措施,规资、消防等部门在审批茶企用于相关业务时给予适当支持,引导茶企跨界探索。
主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着力构建包括茶产业在内的一二三产叠加融合的现代产业振兴发展新体系,推动全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条。每年量身定制培训项目,目前全区已形成了土专家、农创客、茶二代、粮二代等重点培训团队,并以赛促训,培养人才。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高原之上建高峰
需要“高看一眼”“多走一步”
提案人:张峰
有些企业全球领先,得益于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体系。一句话,就是做到了“抬头高看一眼”“融合多走一步”。
建议:更加注重科技情报的采集和分析,做到精准招商、精准扶持。构建双边主体数据库、“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扩大协同共享创新范围,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的信息对称和供需匹配。
主办单位:区科技局
区科技局搭建了余杭科技服务平台,大量企业和服务机构入驻,信息流通非常高效。发布《余杭区关于聚焦打造“五大产业生态圈” 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多家单位、企业签约。全面推进“玉鸟计划”,加速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建立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的
若干建议
提案人:冯魏
我国的老龄化程度预计将进一步加深,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一机遇,政府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
建议:建议政府制定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扶持龙头企业,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技术研发平台。
主办单位:区经信局
制定《浙江制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协同区创建行动方案》,高质量建设良渚生命科技小镇、数字健康产业园、未来科技城健康谷181园区等。与大型实验室达成合作,出台区级生物医药产业新政,定制生物医药领域条款,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B
提案办理第二轮分类评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