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共同富裕
为把茶产业打造成
余杭的特色产业而努力
提案人:蔡潮东
在径山茶的发展中,讲好径山茶故事,做好径山茶品质,更要趁热打铁,扩大发展,真正让茶产业成为余杭的绿色富民产业。
建议:出台发展激励机制和政策,扶持、培育和引进与茶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增加对茶产业的宣传力度,建立茶产业园区、茶文化园,建立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规模较大的茶产业产品交易市场。
主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径山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径山茶第一个5年计划。计划扶持1-2家示范性标杆产业龙头企业。通过举办活动、邀请媒体、校园合作等加大宣传。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持续服务茶产业,打造径山茶文化公园,建设杭州江南茶叶市场。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打造城市骑行文化街区
助推余杭年轻人聚集
提案人:邵政镓
余杭区有38万年轻人,他们工作在余杭,更渴望休闲在余杭,当下打造余杭城市骑行的文化街区,能更好的助推年轻人在这里的聚集。
建议:借鉴宁波的模式,建设城市骑行专用道。把各个成熟的骑行街区串联起来,发布余杭最美(最人文)骑行线路。引进成熟的赛事举办方,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景观打造多个城市骑行的赛事。
主办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我区在上一轮绿道系统规划中,已开展骑行道专项规划,重点打造180公里健身骑行道和46公里运动赛事道。遴选出12条“最美赛道”,并推出“余杭十二时令”全域户外挑战赛活动,“花开正好 骑遇鸬鸟”2024环浙和美乡村骑行游余杭鸬鸟站,打造骑行赛事品牌。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对青年人传承
中国传承文化的建议
提案人:刘伟学
非遗保护和传承事业是需要全社会努力的事业。各级政府、社会机构和企业,都应该共同保护非遗文化遗产这一珍贵财富。
建议: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创造条件,鼓励青年人传承非遗。加大非遗进入校园,扩大非遗行业从事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扶持社会公益组织,让社会公益组织与非遗结合,吸引青年人加入。
主办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目前已开办“融与拓”非遗保护培训班,成立余杭区非遗保护协会,支持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班授课,构建余杭区非遗保护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非遗传承人档案建设等,推动人才队伍和传承氛围大提升。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深化余杭西部
竹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严剑彪
余杭西部竹业资源丰富,但开发尚有不足。可以立足环保产业链,以文旅结合丰富竹文化内涵,实现竹产业发展的跃迁。
建议:建设现代竹产业园区,做好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品种等,推动竹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深化竹与历史、文化和民俗的融合,开发与“竹”有关的活动、基地和旅游路线,打造竹文化特色IP。
主办单位:区林水局
正在推进全区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工作,建设竹产业示范镇(园区),加强竹精深加工项目的招引落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多次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活动、竹林生态、竹林碳汇系列科普活动,打造了一批“林文研学旅”融合的精品旅游路线。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增进民生福祉
文化养老
为老年人幸福“加码”
提案人:区侨联、台联界别活动组
“文化养老”就是用文化的力量实现活跃老化、尊严老化和幸福老化,是传统的“物质养老”向更高层次养老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建议:借鉴国内先进城区经验,借鉴国内先进城区经验,进一步建立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保障、人才队伍三大机制,探索余杭“文化养老”服务标准,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区级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选址和建设,开设老年人需求的课程。开展“银龄行动”,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
主办单位:区民政局
充分发挥老龄办统筹协调职能,社区学院已在加快建设中,扩充老年教育队伍,增加数字化覆盖。整合场地资源,鼓励不同镇街、不同部门之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通过“小手拉大手”、问卷分发等形式进行需求调研,创新活动形式。建立全区通用的师资库,明确共学养老品牌定位,定期组织老年社团交流活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促进老年社团之间合作与进步。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大病不出区 小病在社区
提案人:医药卫生界别活动组
近年来,余杭的医疗资源逐步完善,“舒心就医工程”逐步落地。但打造杭州新中心的高规格定位,也让余杭老百姓有了更高的憧憬。
建议:希望大病可以在近距离的医院解决;普通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在社区卫生站解决。打通区域顶级医院与下沉的社区卫生中心系统,健全困难救助兜底机制,发展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探索“长护险”。更希望人们健康生活,减少疾病发生。
主办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余杭已实施“健康惠民举措”,开设了区疑难病诊疗中心,新建多个省市名医工作室,开通5G健康共富直通车(流动医疗站),升级全区“双向转诊中心”。开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深医疗资源合作,推进流动急救站建设,建设高水平医院。开展“全周期健康管理提升专项行动”,优化大健康治理体系,建设健康杭州示范标杆区建设。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费用负担封顶制,发展“西湖益联保”,为困难救助兜底。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完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白雪娇
近年来,新业态就业群体不断扩大,但因缺乏配套的保障机制,他们在职业发展和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得到关注。
建议:加大劳动权益保障和行业监管力度,多组织技能和职业操守培训,加快构建职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加速完善职业友好型设施建设,形成多渠道倾听诉求、联系服务的对话机制。
主办单位:区人力社保局
我区已建成“一站式”区级服务中心,帮助灵活就业,镇街服务专区和微型服务驿站也密集分布。打造智能化数字场景,让新业态就业群体和平台信息匹配更合理,上线“政策智推”功能并开展技能培训。首创“骑手保”,建立岗位发布审核机制,上线工伤缴纳、浙江‘无欠薪’等功能,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
助力2030全面消灭宫颈癌
提案人:杨林
浙江省是国内最早开展宫颈癌筛查的试点省份之一,但仍困于医技资源不足、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可以利用AI大模型做有效补充。
建议:建立“宫颈癌筛查人工智能示范中心”,扩大“两癌”筛查覆盖范围。设立多家宫颈癌相关技术培训基地,做好数据监测及分析,借助大数据监测平台建立长期跟踪系统,成功经验可向全省推广覆盖。
主办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目前接受两癌筛查体检的信息,均录入“浙江省两癌检查项目管理系统”,数据可进行导出,对所有异常的体检者进行追踪随访。实行区属医院HIS系统统一的模式,在区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记录,均可在系统中查询。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持续重点关注
老年医学科的发展
提案人:陈影秋
有机构预测,如果中国老龄化延续过去10年的平均速度,2027年就会进入老龄社会。因此,老人疾病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老年科的存在至关重要。
建议:老年医学科可以把老年人作为整体,进行综合评估,维护和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老年医学还需要在业内外做更多推广工作,尽快设置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培训项目和资格认定考试,培养更多相关人才。
主办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开设了老年医学科门诊和老年医学科病房,探索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常规模式、多学科工作模式(MDT)等对老年患者进行医疗救治。目前我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已达100%。每年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省市老年医学科培训班,将区二院、区三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工作考核。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惠民政策集成“数字化”
民众查询知晓“一键化”
提案人:沈夏萍
在现实政策兑现中,惠民政策散落在各主管部门中,查询不便。可以使用数字化手段,让居民幸福感触手可及。
建议:明确政策查询主要路径,在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对政策查询路径标注提示。建设区级政策查询主入口, 各相关政策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或是二级入口链接,进行适老化改造。给相关政策主管部门后台操作的入口,方便更新政策。
主办单位: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我区政策发布主要平台为杭州余杭门户网站,社会公众可点击“政务公开”板块查询政策,也可通过输入查询的关键词进行检索。2024年4月发布我区民生服务统一入口“看余杭”,设置民生政策专栏,也可查看政策信息。2024年5月开始开展政务服务类APP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工作。目前各部门可使用政务发布账号在杭州余杭门户网站上更新政策,也可通过“看余杭”进行后台管理。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解决生产制造一线员工
住房保障
提案人:孙旭东
研发出来的产品生产出来,交付到市场端,需要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辛勤工作。大力发展制造业,就需要稳定的一线生产人员。首先保障他们的居住问题,才能让工人安心生活、工作。
建议:在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造针对一线工人的廉租房或小户型商品房,比如30平方以内的商品房,可以用较低的总房价让一线生产人员有属于自己的家。廉租房可以以较低的租金出租,集中管理,同时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
主办单位:区住建局
全区2024年开工保障性住房项目2个,分别位于瓶窑镇、余杭街道,预计供应房源1300余套。我区正在积极推动配租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建和运营管理工作,项目分布广,建成后可满足不同层次住房保障需求。例如钱开区荼锦公寓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已进行公开配租,符合条件可按需申请。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注优化
中年就业环境的建议
提案人:潘杨欢 严华英
中年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肩负很多压力。解决一个中年人的就业问题,往往就能解决的是一个家庭的生存问题。
建议:精准描绘“职业画像”,提升中年人工作技能,开展心理疏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尊重、善用中年人,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中年就业。媒体肩负责任,宣传劳动用工的正向价值观念。
主办单位:区人力社保局
结合群体特点累计开展“春风行动”、“相约余杭、一职为你”“省际劳务协作”、“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等大型招聘活动60余场。布局线下零工市场,增强新业态岗位服务双供给,首创“即时快招”服务模式,打造区级零工岗位数据库,对需要就业的中年人做技能培训,帮助融入岗位。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