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件提案镌刻履职印记 千言灼见映照委员初心

  增进民生福祉

  关于在全余杭营造更好更全面的

  关爱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体系的建议

  提案人:叶凤

  目前,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除了医疗方面给予患者帮助外,还应增强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关爱。

  建议:发动余杭的文创、科技企业,制造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身份标识,让遇到的市民知道走失老人的身份;设计定位器,对困难家庭甚至可以免费发放。加大阿尔茨海默症的宣传,形成互助的氛围。

  主办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联合相关部门及电商平台发起公益行动,为老年人提供帮助。与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围绕阿尔兹海默症治疗、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等方面在新媒体端推送《父母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46岁的她辞去工作,搬出杭州》《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关爱认知障碍老人,爱的行动从未停止》等宣传报道10余篇,并不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助推全社会贡献爱心。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一次挂号管三天

  提案人:陈施

  由于核磁共振、内镜等检查当日无法得到结果,拿到结果又需重新挂号,效率很低。建议医院实行三日内复诊免挂号费,改善就医体验,减轻看病负担。

  建议:在首次挂号初步诊断完,第二天再来做检查,在挂号机上零元取复诊号,无需再支付挂号费用,既给了老百姓实惠,又提升了医院的效率。

  主办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明确了“一号管三天”的概念,即是指患者从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到取药等整个门诊就医环节,原则上只挂一次号。区卫生健康局采取提前预约的形式,患者就诊当日直接至医院一站式服务台挂号系统操作减免挂号费,按挂号序号排队就诊。同时,医院对不适用 ‘一号管三天’的情况进行了规定,对医护人员的系统操作、导诊人员的政策解读等进行了培训。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加强养老护理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高我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

  提案人:于涛

  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而养老护理员队伍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障,需要加强重视。

  建议:完善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政策配套,规范行业发展;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引导职业化发展;加大养老护理行业管理和宣传力度,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主办单位:区民政局

  我区已完成前期人员和机构摸排,下一步将根据全市工作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养老护理工作。积极争取养老护理配套政策和法规试点,定期组织养老护理员参加培训、学历提升等,做好入职奖补发放,对需要者加大补助。充分利用各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定期开展养老医疗服务和护理知识培训。每年开展全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选送优秀者参加省市各类竞赛,每年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提升社会对养老护理职业的认识和认同。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保障同行 温暖相伴

  ——为新业态就业者

  提案人:余过心 黄璐 张军燕

  在新业态就业者一路奔跑的路上,要建立新的服务常态,让他们“来时有服务,干时有温度,创新有保障,走时无纠纷”。

  建议:强阵地,打造更多的嵌入式保障驿站、爱心驿站等。强兜底,增强新就业者对风险的抵御。强联动,建议明确牵头部门或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让统筹管理零距离。

  主办单位:区人力社保局

  已大力推广骑手保,定制服务保障模式,将灵活就业登记、社保参保等新就业群体高频业务下延至镇街、村社,推出“骑手转岗计划”,引导新就业群体以技能人才身份实现落户。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民生小事,加速新就业群体共建模式转化。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打造文化高地

  关于微短剧

  带动文旅的建议

  提案人:沈寓琦

  微短剧是影视行业的一大特点,可以借此推广余杭旅游IP,形成“微短剧+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建议:进行篇幅充足的微短剧创作,用好各平台的激励模式。通过微短剧形成的IP、强化IP,让IP转化为线下运营的文旅产品,创造更多“网红打卡点”。

  主办单位:区委宣传部

  在2024年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全国首个2亿元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建设全省首个区县级影视协拍中心,并获批建设浙江省网络微短剧余杭审查分中心,该项工作已纳入区委全会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国内主要视频平台和头部企业成立微短剧产业联盟,并制定鼓励措施。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

  五千年的文明在余杭,文明要先行

  提案人:王乐芬

  当前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对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们用“像绣花一样”的功夫来解决,让文明先行成为余杭的常态。

  建议:锚定“三个重要新中心”,广泛宣传、精细管理,提高群众参与度。繁荣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擦亮“文明圣地”名片,让余杭成为文明先行的典范。

  主办单位:区委宣传部

  打响“新时代创客说”理论宣讲品牌、“浙江有礼·文明圣地”品牌,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加密文化体育设施,发展文创文旅产业,推动文明工作生活化。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配置更多绿化资源,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网络文明等维度进一步探索数字化赋能多场景的运用。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借全国科普示范区之势

  打造余杭产业科普研学游

  提案人:唐桥

  据2020年底的数据,我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高达17.4%,具备了打造具有余杭辨识度的产业科普研学游的良好基础。

  建议:梳理余杭产业科普地图,挖掘适宜组织科普研学的企业,组建研学游专项小组,推出成熟的研学道路。吸纳更多人才,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主办单位:区科协

  区科协与区经信局已发布全区七大未来产业知识图谱。整合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产业科普研学游路线专项小组,着手打造第一条新质生产力产业科普研学路线——智启未来 探索人工智能“芯”世界研学路线。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积极响应文化复兴计划

  充分利用好水文化资源再造江南水乡名区的建议

  提案人:王琪

  余杭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水系资源,大运河、苕溪、余杭塘河等串联城市和乡村,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在余杭再造一个城市版江南水乡不是梦。

  建议:做好河道和湿地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保护好水环境和水资源。结合河道、水道、湿地不同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做好功能定位。在后期运营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好游线,让游客在历史中穿梭。

  主办单位:区林水局

  区林水局已启动余杭区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梳理重要水文化遗产百余项。重点开展中北苕溪概念性规划方案、西险大塘沿线环境提升配套项目概念性规划等方案编制,首创信托“善水基金”,开发“水”相关的项目,着力打造标志性工程。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复兴

  余杭街道千年古城的建议

  提案人:杨剑峰

  余杭街道千年古城复兴符合余杭区科技与历史融合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余杭双千年古城的历史。

  建议:普查并保护古街的历史建筑,做好环境整治,引入特色餐饮、民宿客栈等,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举办文化节庆活动,鼓励本地居民参与古城商业运营。争取专项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做好智慧化管理与服务,让社区参与到共建中。

  主办单位:区发改局

  成立了余杭区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规划实施机制和资源要素保障。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完成余杭街道10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编制,考古与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依托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打造智慧文保地图,实施古城数字再现工程,推动古城核心区历史建筑数字化“一屏直达”。推广“非遗传承”活动,谋划南城、北城核心风貌塑造工程项目,持续擦亮禹上稻乡、凤凰山公园旅游金名片,打造“诗路文化、运河文化”展示区。推进“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让古城教育、文体和谐发展。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充分挖掘和宣传好大运河文学文化

  赋能余杭区大运河文化品质高质量建设

  提案人:金旸

  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对余杭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建议:发掘大运河文学文化,保护和传承好大运河两岸名人和历史古迹,挖掘“四河一园·湿地古城”的文学文化元素。成立“大运河诗词文化导读志愿者团队”,定期举办“大运河诗词大会”,并翻译成多语种传播海外。以数字人文为先导,绘制运河文化名人形迹图,促进文旅融合。

  主办单位:区科协

  组织人员参与“运河中国”影像大展、大运河文化带及美丽乡村”美术采风活动,举行余杭区“诗赋大运河·风韵余杭塘河”诗词采风活动等,吸引不同年龄层人群参与其中,共话大运河之美。鼓励深度融合创作产出文艺精品,并做好基层联动,比如普宁村每年举行以“赏牡丹、识英雄、观民俗”为主题的牡丹花会,是运河沿线乡村独特的民俗节日,让运河文化深入人心。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良渚论坛”后时代 文化大走廊建设

  该向何处突破的思考与建议

  提案人:赵海燕

  “良渚论坛”的举办,让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标识性、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如何在“良渚论坛”后时代放大其综合效应,仍需很多思考。

  建议:推行“良渚论坛”可持续、常态化机制,搭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高质量平台。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良渚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新高地。建立开放多元的博物馆体系,逐渐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中心的非国有博物馆文化产业集群。加强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的组织领导,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动文化大走廊建设有力有效。

  主办单位: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招引,促进区域发展有质有效,谋划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打造标志性“文化+”产业集群。加强向上支持和氛围营造,带动规划发展提质提效,积极向上对接新一轮总规修编工作。大走廊宣传报道在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均刊载几十次。创作歌曲《玉鸟飞飞欢迎你》等文艺作品,授牌王永林导演工作室。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推进

  我区教育国际化的建议

  提案人:孟熙博 章东娟

  教育国际化是培育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途径,也是促进城市形象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有计划、高质量地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具有极强的必要性。 

  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出本校优势,分阶段逐步放开,推进与先进国家的教育合作。将教育国际化纳入全区建设整体部署,策划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设立国际社区,为外籍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主办单位:区教育局

  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深化教育国际交流”纳入《余杭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4年以来,我区中小学已与国外多所学校结成姐妹学校,增加了学生、教师与国际交流的机会。并注重本土文化培养。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第09版:专题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百件提案镌刻履职印记 千言灼见映照委员初心
余杭时报专题08百件提案镌刻履职印记 千言灼见映照委员初心 2025-05-26 2 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