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关于提升儿童家庭安全用药
的若干建议
提案人:沈佩赟
儿童时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相对较高,提升儿童家庭用药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家庭悲剧,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建议:加强儿童家庭用药安全教育,提高药师和医生对儿童用药安全的重视。强化药品监管和宣传,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主办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完成摸排辖区药品企业基本情况,与卫健、医保等各职能部门协同监管,加强检查频次与处罚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儿童用药的监测,例如医生工作站软件开发商在医生处方界面改进提醒弹窗设置。对药店驻店药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义务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大宣传力度。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赋能青少年全面成长
提案人:韩琪
当下的青少年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度空虚,我建议从身边、从细微处着眼、着手,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建议:家庭教育少一点胜负欲,多些细致温暖。还原学校教书育人的本源,让老师从杂务中解脱出来。政府能更进一步,尝试打破既有机制和设施上单调僵化的功能性,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撑。
主办单位:区教育局
制定多项规定从家、校、社区等多方面关怀青少年心理健康,设置“朗读亭”“心理信箱”“学校家庭日”“家长课堂”、研学基地等,舒缓他们心理压力。引入更多心理干预服务资源,用好“余心集市”。完成全年与教学无关的任务底数摸排,后续会进一步减轻老师、学生负担。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青少年近视
防控亟待抓落实
提案人:陈旭丹
根据2020年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3.6%。我区未成年人近视同样严重,亟需重视。
建议:在儿童青少年近视易感期加强相关教育,增设户外活动,更换不合格照明设施,减轻学习用眼压力。鼓励学校向社会力量开放视力筛查及干预,家庭配合限制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主办单位:区教育局
在余杭区教育系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落实各项工作。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增设“阳光课堂”、“大自然课堂”,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减轻课业压力,保障学生户外时间。减少教学、作业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叮嘱家长关注孩子近视情况。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进一步推进
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俞美玲
中国家庭教育逐渐步入法治化,我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视域下,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仍有问题亟待解决。
建议:成立专项统筹管理小组,加强队伍系统性能力建设,制定家长学校统一规范运作标准。丰富课程内容,搭建学习成果展演平台,定期评优,借助宣传报道、分享沙龙、案例资源库的形式,让更多家长学校建设方可以学习受益。
主办单位:区妇联
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持续引导家长学校根据需要开设课程,满足不同类型家庭要求。探索出“阳光陪跑”协同机制,做好“阳光成长陪跑营”、“陪跑未来”智慧家长成长营等项目,组成“家长学习成长营”,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健全社会治理
关于规范电动车辆市场
提升我区电动车管理水平的建议
提案人:总工会界别活动组林勇强 徐振革 周展群 陆佳婧
老年代步车、电动车等多样化交通工具为生活、工作带来便利,但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亟需加以规范,实现真正的便民、利民。
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填补电动车辆在质量监督、销售、使用环节等方面的监管漏洞。杜绝“诱导消费”的现象,营造“慢一点、更安全”的意识。在人流量较大处设置公交站,解决出行问题。
主办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已摸排电动自行车、电动三、四轮车经营销售单位,组织电动自行车联合执法大行动,立案23件,发放整改通知书10份,查处非法改装12家,查获电动三、四轮车686辆。加大宣传力度,召开电动自行车经营销售单位会议11批次,重点开展三、四轮违法人员、建筑工地和快递行业的宣教工作。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B
提案办理第二轮分类评价:A
关于支持 “数字游民”合规参与
经济活动并更好融入社会的建议
提案人:虞洋
“数字游民”是指使用网络进行远程办公的人群,虽然工作方式自由、灵活,但容易被社会边缘化,影响身心健康。这种现象需要关注。
建议:给“数字游民”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知识,提供金融和法律咨询,保护他们的权益。创建社交网络,鼓励他们创业和自主就业。与数字游民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主办单位:区人力社保局
目前,全区已搭建多个线下服务驿站,打造5个零工市场,建成20个服务驿站(国家级驿站1个)。以行业工会、联合工会等形式吸纳“数字游民”加入。开展技能竞培,助力数字游民提技,吸纳“数字游民”参与共建共享。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从“生人社区”走向“熟人社区”
让未来社区的远亲成为近邻
提案人:罗永明
社区是城市老百姓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提升群众获得感、满足感的有力抓手,应该让余杭的社区成为温暖人心的“熟人社区”。
建议: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建设5—15分钟生活圈;挖掘邻里文化,比如五常街道各社区建设“有礼五常”品牌,让“有礼”风尚融入百姓生活。构建老年活动中心、亲子教育中心等邻里开放空间。
主办单位:区委社会工作部
已统筹落实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和未来社区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将文化元素因地制宜融入到社区空间的方式。预计拓展空间3万余平方米用于公共服务拓展延伸,同时正在打造“服务集成”社区服务综合体。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规范我区宠物饲养的建议
提案人:谢欣 曹华生
文明社会发展应当支持居民养动物,但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既对养者、不养者负责,也对动物负责,形成文明领先的氛围。
建议: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规范养宠规定,利用大数据管理手段,将市民随拍纳入监管线索和取证,对违规者实施惩罚。并广泛宣传宠物管理相关规定,营造和谐氛围。
主办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我局已出台《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余杭区犬类管理工作>的通知》(余城组办〔2022〕4号)、《关于印发<余杭区犬只移动和出入库管理办法>的通知》(余城组办〔2023〕1号),后续将进一步细化管理办法。日常一直开展视频、宣传册、调查问卷等形式的宣传,开展多次犬类专项整治。统一全区犬只收容。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第三方机构
介入到物业管理工作的建议
提案人:陈宁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住宅小区不断增多,小区内各类矛盾和投诉不断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第三方公司介入到小区物业管理,以更专业的服务解决问题。
建议:第三方公司具有法律责任,合法受到监管。第三方公司介入后,可协助街道社区做好首届业委会的成立指导工作,并做好向街道、社区的抄送工作,以专业水平解决小区内问题,接受街道、社区的监督,让流程更加透明、合规。
主办单位:区住建局
经了解,我区余杭、中泰、仓前街道等部分街道已采用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开展物业管理工作,政府借力履职,厘清物业纠纷,进行专业、公正调解,实现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我区正在探索打造党组织领导下“幸福邻里”三方协同小区治理余杭模式,完善三级协同治理体系。区级层面组建三方协同共治联席会议,明确不同部门职责定位,优化街社抓三方职能机制,成立两级“邻里办”,形成上下贯通工作架构。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将小客车司机纳入
交通安全常态化教育范围的建议
提案人:仲秀芳
小客车司机(C照)基数庞大,但常态化安全教育及职业道德培训却是空白区,对人民群众而言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亟需填补空白。
建议:全面落实对小客车司机的常态化安全教育制度,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线上可采用专项网站平台或APP实现司机年度安全法规、交通知识的学习和网上考试,结果纳入分级管理和驾驶证换证考核。全面落实对小客车司机的常态化安全教育制度不是“多此一举”,而是站在全局角度对于预防交通事故,推进交通现代化治理很有意义。
主办单位:区公安分局
交警部门已于2024年2月通过杭州市道专委专门下发了关于私家车交通安全防控的相关工作要求。采取常态宣、重点宣、公众宣、源头宣等形式从私家车登记上牌、购买保险、车辆年检,到驾驶员考证换证、满分学习、事故违法处理等环节都加入了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交警部门专门为私家车主制作了学习的视频,可在线学习。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规范快递小哥以及外卖小哥
交通安全行为的建议
提案人:周琪 陈建华
外卖、快递从业人员为了抢时间,无视交通法规,骑着电动车超速行驶、逆向行驶屡屡发生,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建议:加强对快递(外卖)公司的监管,对从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快递公司应该设立安全督察员,小区设立快递收件区、快递取件柜,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奖励和惩罚落实到实处。
主办单位:区公安分局
区公安分局与区人社局、与市场监督、邮政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联合执法,做好源头治理。对从业人员、企业、站点、电动车销售门店加强了宣传教育,推进“爱心驿站”建设,打造10分钟“职工服务圈”,推出“骑手保”,给小哥们一份安心。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