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坚 宋晗语 景宇 通讯员 王艺涵 林琰旻) 29米深、3.11公里长的隧道深处,一束接近光速的电子正在疾驰。它的轨迹不能有毫厘之失,它的时间必须精确到皮秒,它的峰值亮度可达太阳光的1017倍……这里是建设中的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作为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重要成员,其总投资达104.36亿元,是全球仅有的3台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之一。
确保这束电子精确加速、稳定运行的关键仪器设备,来自一家余杭企业——杭州聆为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彭程程打了一个比方说:“我们的工作,就像给粒子加速器装上一个高精度的‘方向盘’。”
从核电子研究到大科学装置
“放在几十年前,我们这帮人就是干原子弹的。”彭程程的研究背景特殊,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及应用专业博士,研究方向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曾参与我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核心部件的研制。
2018年,我国正式启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这是目前国内投资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大科学装置。彭程程看准时机,于2023年创立聆为数智,专注于大科学装置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制、国产化替代与智能化改造,其主导的科技转化项目“大科学装置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曾斩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奖项。
“目前全世界能做的只有欧洲、美国和中国。”彭程程说,由于国际技术封锁,团队无法与欧美同行交流,所有技术均为自主创新,“全是磕磕绊绊,一路摸索,但从未放弃。”
控制粒子束的轨迹
精度达万亿分之一秒
聆为数智的核心产品,是一套能控制粒子束运行幅度和相位的智能控制系统。
“粒子从零加速到接近光速,要经过不同的电磁场阶段,我们必须精确控制它的幅度和相位,确保它按照既定轨道前进,最终成功出光。”彭程程解释,这套系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极高,需达到10-9秒(纳秒)甚至10-12秒(皮秒)级别,一旦时间有偏差,整个实验就会失败。
目前,聆为数智已参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三大项目建设。
向医疗和能源领域延伸
起步于大科学装置,聆为数智的技术正快速向医疗和能源领域延伸。
医疗方面,公司参与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研制。“传统放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健康细胞,而质子治疗只杀癌细胞,副作用极小。”彭程程介绍。
在能源领域,公司已与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等达成合作,开发电力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今年已中标多个项目。
作为一名科学家出身的创业者,彭程程坦言“科学家不太适合做企业家”。“科学家可以不计成本追求极致,企业必须考虑造血和生存。”
博士毕业后,彭程程先后在3家欧美跨国公司担任技术研发、中高层管理岗位,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技术转化和公司运营的经验。
眼下,聆为数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人才。“杭州互联网人才多,但硬科技人才少。”彭程程说。团队不得不跨省招募,与上海、深圳、合肥等地的科研团队合作。
资金是另一大挑战。“验证一个技术要花时间又花钱,成功了客户才愿意买单。”彭程程说,硬核科技型企业需要更多政策扶持,帮助企业度过初创期的“死亡谷”。
聆为数智是余杭区“海创未来”领军人才项目和浙大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彭程程告诉记者,余杭在资金补贴、落地服务、资源对接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
“余杭的政策好,氛围开放,适合硬科技企业成长。”彭程程对未来充满信心,“风口已来,我们准备好了。”
记者手记
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和射频控制是聆为数智的强项。其中,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在金融科技、6G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高精度时间同步的地方,都是我们的市场。”彭程程乐观地说。
从核物理学家到企业家,从大科学装置到医疗、能源领域,彭程程的转型背后,是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时代变迁。而余杭这片创新沃土,正以它的政策活力和服务理念,默默陪伴和助力着这样的硬科技团队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