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中学 陈佳露
今年元旦晚会筹备时,我们班的舞蹈《寄明月》有幸选上了——确切地说,是与其他两个班级共同演绎这个节目。这个转折让原本落选的遗憾瞬间化为惊喜,然而事情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临近期末,学业压力在不断增加,学生仍要抽出时间排练;不仅如此,排练场地受限,有时间却不一定有地方,也是让学生焦虑的原因之一。当然,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裁员。
三个班同时参演的同学加起来可能就有小二十人,乌泱泱挤在舞台上欠缺美感,音乐老师初步确认舞台后,便开始筛选,最后敲定接近15人左右。落选的同学自然有遗憾,我深知她们的心理,前期训练花了很多时间和心力,大周末的有时候都凑时间来训练,道具、服装、视频剪辑,全是这些孩子一手搞定的,我当时只觉得欣慰,心想,跳自己喜欢的舞蹈,这热情足够让我不用操心。可没承想,也就是这热情,让后面的“磨合”变得如同西天取经般历经磨难。
虽然是同一个舞蹈,但是三个班级的演绎各有特色,我们班的接近宅舞,另外两个班,一个偏古典,一个类似于民国风。音乐老师在群里无奈地表示:“动作不统一、服装有分歧、站位有争议.……”我班的学生回来抱怨连连:“又要重新抠动作”“和其他班配合好难”……我只好再三叮嘱:“服从安排,顾全大局。”
她们在我面前点头如捣蒜,直到那个午休时分的电话打破平静——我们班的舞者们集体罢演了。我忍着脾气找到我们班舞蹈组的队长,先称呼她为小关。我问她怎么回事,她眼眶泛红地说了一句:“老师,我们不想演了。”
篮球场上,我与舞蹈队长小关和她的伙伴们盘腿而坐。小关红着眼眶道出原委:“陈老师,舞台上的人太多,老师给我们排的位置基本上是没法被看到的……”
听了半天,我算是明白了。原先以班级为单位展示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是可以露脸的,也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是C位,而现在人一多,自然就不可能做到。我平心静气地说:“那很正常啊。我们现在这个节目有十几个人,怎么可能你们都是C位呢?”边上小黄来了一句:“那还有什么意思,我不想去了。”
我一下子生气了,说:“对于你来说,上台演出就是为了C位吗?那你有没有想过,只有你不是C位吗?其他班的同学难道没做妥协?难道委屈的只有你?”我的声音在空旷的球场回荡。“我平时很希望你们敢于展示自我,但在一个合作的节目里,你们不可以那么任性。一味强调自己,破坏集体,那么最后这个节目,还能排练得出来吗?每句话里都是自己,如果眼里只看得到自己,我想你们确实不用演了!”
“一遇到一点情况,就放弃,这是你们舞蹈人的精神?”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少女渴望被看见的心情,我何尝不理解?深呼吸后,我换了个角度:“咱们这个节目一开始是落选的。你们都知道。现在有机会上台,是不是难得?你们热爱的舞蹈能让更多人欣赏,这不正是舞者最大的快乐吗?”看着她们眼中的倔强渐渐软化,我轻声问道:“现在,你们要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吗?”
几个女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小关率先出声,“老师,我们还是决定演。”孩子们迅速地跑向排练室……
随后的排练中,我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变化:我们班的女孩主动帮七年级学妹调整动作;九年级的学姐特意让出部分C位时间;音乐老师巧妙融合三种风格,让每个班级的特色都有展示空间。当最终彩排时,三种风格的《寄明月》水乳交融,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那些曾经的“C位之争”早已烟消云散。晚会当天,舞台上十五个少女如同一轮轮明月交相辉映。表演圆满谢幕后,台下掌声雷动,我看到小关在谢幕时眼角的泪光——那不再是委屈的泪水,而是成长的喜悦。
这场“罢演风波”让我深刻反思:在这个崇尚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是否忽略了集体协作的教育?青少年渴望被看见的心理如同破土的新芽,需要引导而非压制。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帮助学生将“自我实现”的渴望升华为“美美与共”的胸襟。就像舞蹈中既有独舞的精彩也有群舞的和谐,人生舞台何尝不是如此?那些学会在适当时候退一步的孩子们,反而获得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一朵烟花的绽放固然美丽,一群烟花的盛开也值得纪念。如果只懂得“自我”的美丽却不懂得给予他人盛放的空间,那么这种美丽也会变得狭窄和冰冷。希望这群爱跳舞的姑娘,能懂得独美之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