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前云溪小学 陆月明
“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也没有一朵花永远都是一朵花。”每当读到这句话,我的思绪便飘向远方。那个曾让我费解的男孩的身影,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还记得初遇时,他一张圆嘟嘟的脸蛋儿甚是可爱,个子不高,总坐在前排。很快我便注意到这个特别的男孩,与其他孩子不同,他做事总是慢条斯理:作业本上的字迹像排着队的蚂蚁,回答问题前要酝酿许久,就连课间走路也保持着特有的节奏。期中考试之后,也许是你的成绩还是和以前一样不理想,也许你各方面的学习、生活习惯还是如你从前的模样。他的母亲向我道出了这个“慢性子”背后的故事:这是个出生时仅2斤6两的早产儿,在保温箱里与命运抗争的小战士。医学的发达和家人的精心呵护让他活了下来,却给了他不同于常人的成长节奏。
那次谈话后,我开始用新的眼光观察这个特别的孩子。在慢节奏的表象下,我发现了令人惊喜的闪光点:他对人有礼貌,从不与同学斤斤计较,总是乐于助人;分析逻辑能力不错,课堂上那些“疑难杂症”,他有时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动手能力很强,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捣鼓小玩意儿。这些发现让我调整了教育方式——少一些催促,多一些等待;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
改变悄然发生。上课,他举手的次数多了起来;下课,那慢吞吞的身影也愿意和同学一起跑跑追追了。最令人惊喜的是那学期的某次阅读比赛,当这个“慢性子”男孩捧着二等奖证书站在领奖台上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从此,老师、家长、同学对你多了一分赞许的目光,你自己似乎也多了一份自信,虽然你还是你——那个慢性子的你,但你走路的姿势比原来漂亮了一点,好像也在常常提醒自己要挺起腰板走路,争取做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
我忽然明白: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过程漫长,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而每一次迈步都是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有意义。
升入初中后,我们失去了联系。直到这年暑假,已是大专生的他突然发来长信。字里行间,那个曾需要老师牵着走的男孩已然长大:“虽然高考失利,但您教会的坚持让我没有放弃。因为就像您说的,想学永远不晚,考上大专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不是人生的结果。目前,我的目标便是专升本并为之努力着。人生就像在激流中不断拼搏的鱼儿,不是向前跃龙门,就是被激流冲刷至谷底,不过这段拼搏的时光,便也是人生之精彩。现在我也正准备与激流抗争,跃过‘专升本’这个龙门,朝着未来更美好的方向发展。”随信附着的随笔里,他详细回忆了小学时我周末去他家辅导的情景,那些我早已淡忘的细节,在他心里却历历如昨。
握着手机的手忽然颤抖。那个总落在队伍最后的小身影,早已成长为敢于直面激流的少年。把这段对话转发给他母亲时,电话那头传来哽咽的笑声。因为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朵花正在努力地绽放,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教育本就是慢的艺术,让我们以园丁的耐心,守候每株幼苗按照自己的节律抽枝展叶。不必焦虑何时花开,因为生命最动人的姿态,永远在破茧成蝶的等待里。希望你有种一朵花的勇气,更有一颗慢慢等待花开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