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凉席上的月光

  ○ 葛 鑫

  2005年夏末的蝉鸣声里,大丰跪在姥姥床前,攥着她枯枝似的手。床前的电扇吹得蚊帐簌簌作响,却吹不散满屋子浓重的药味。

  “丰儿……”姥姥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她颤巍巍地从枕下摸出个褪色的蓝布包。母亲见状连忙凑近去听,“十二年前……凉席……”

  蓝布包在姥姥指间抖得厉害,大丰慌忙托住她的手。母亲捂住嘴,泪水大颗大颗砸在蓝底白花的粗布被面上。直到此刻,大丰才知道,十二年前那个闷热的午后,竟在姥姥心里刻下那么深的印记。

  那是1993年,大丰工作后的第一个夏天。那天周末,他想去看看姥姥,午饭后骑着自行车,穿过五十里山地去往姥姥家。车筐里晃荡着两瓶橘子汽水,在土路上颠出细碎的泡沫。蝉声此起彼伏,汗珠顺着背脊滚进裤腰,车把烫得手发疼。

  “丰儿!”姥姥倚着斑驳的枣木门框,花白的头发被汗水粘在额角。她踮着小脚,用毛巾给大丰擦汗,又慌不迭地拿出蒲扇扇风,“你说你大晌午骑车跑这么远,不要命啦?”大丰接过姥姥递过来的搪瓷缸,里面沉着几朵金银花。

  里屋的土炕上,破旧的玉米莛子凉席直刺大丰的眼睛。烂了边角的席子用碎布条包着边,却还是有地方露出参差的莛子,活像张豁牙的嘴。

  “姥姥,你抽空去集上买床新席子。”临走的时候,大丰把三十块钱放在掉漆的八仙桌上。

  姥姥急得直摆手:“使不得!天也就热几天,能用就行,你才刚工作,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大丰故意板起脸说:“说不定我哪天带着对象来,您想让人家闺女睡在破席子上啊?”其实大丰那时哪有什么对象,但这话管用,姥姥的皱纹立刻笑成朵朵菊花,她小心翼翼地把钱压在搪瓷茶盘底下。

  后来,日子像车轱辘转得飞快。结婚、生孩子、评职称……去姥姥家的路渐渐被琐事淹没。

  有一年冬天,母亲把姥姥接到城里的大丰家过年。那时候,大丰的女儿刚满百天。老人看到重孙女,掩不住的喜悦,慌忙从棉袄内兜里掏出几张用红头绳系住的纸币,颤巍巍地往重孙女怀里塞。五张一元纸币,在满屋子的礼品堆里显得很扎眼。

  “姥姥,您这是干啥?”大丰的嗓门没收住。

  姥姥的手僵在半空,纸币掉在地上。她慌慌张张地弯腰去捡,膝盖磕在茶几角上发出闷响。那声“丰儿”卡在喉咙里,最后变成含混的咳嗽。

  此刻,病床上的姥姥还在努力说话,干裂的唇间漏出断断续续的气音:“剩的18块钱给丰儿……”蓝布包缓慢地放进母亲的手里。母亲哽咽着解开死结,三张五元,三张一元,每张纸币都被抚得平平整整。

  最底下那张泛黄的纸条让大丰泪崩了。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写着“1993年6月25日,凉席12元”。原来这些年姥姥一直记着,记着外孙随口说的每一句话,记着连大丰自己都遗忘的承诺。母亲这时也颤抖着掏出了个用红头绳系着的“红包”,正是当年掉在地上的那个,“你姥姥念叨了许久,说重孙儿的喜钱还没给……”

  姥姥的手渐渐凉了,那床缝着蓝布边的凉席静静地躺在她身下,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脸上,清凉而安详。

  又是二十年过去,当微风卷着纸灰盘旋上升时,大丰仿佛又听见那声带着柔软乡音的“丰儿”穿过三十年错过的光阴,轻轻落在心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文化
诗和远方
母亲的“已读乱回”
凉席上的月光
一本尘封的童谣集
余杭时报文化04凉席上的月光 2025-05-09 2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