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件提案镌刻履职印记 千言灼见映照委员初心

  打造文化高地

  关于推进余杭区

  高质量青少年科普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侯红生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学科学、爱科学,势必要推动青少年科普建设。

  建议: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系统性分级规划科普内容和课程。引入科技企业开展有深度的特色科普活动,让青少年感受更加真实。加强科普师资培训,鼓励更多优秀科普课程进校园。

  主办单位:区科协

  截至2023年底,共建成各类青少年科普基地26家,科技特色学校34家,科技小院4家。拓展青少年校外科学教育,成立余杭区科普讲师团(科技服务团),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师素质建设,选配20余名科学家担任中小学大科学教育顾问。组织科技创新大赛,鼓励校园科技活动,让校园实践有序展开。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B

  提案办理第二轮分类评价:A

  让良渚文化可亲可观可感

  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案人:张佳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7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生活中“良渚文化”元素还不够多。如何让“顶流”飞入寻常百姓家,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命题。

  建议:从“玉鸟”或者“神人兽面纹”获得灵感,创造良渚文化的“代言人”。创作出“情景剧”普及宣传。增加良渚文化的科技感。

  主办单位: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每年良渚文创上新多款产品。良渚王家族、良渚鹿等特色IP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良渚文创的文化特色。推出了《与水记忆—寻城之旅》《良渚之光》公众版等特色表演。良渚博物院开展AR尝试,为历次线下临展制作360°全景虚拟展厅,推出“何以文明—良渚文明展”,用数字技术复现良渚遗址。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打造“良渚学”

  研究核心平台的建议

  提案人:石翼飞

  良渚文化研究横跨浙江、上海、安徽等多个省市域范围,需要一个跨区域的综合型研究机构主导研究工作,打造“良渚学”研究核心平台十分必要。

  建议:参照敦煌研究院、故宫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的规格建立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良渚研究院,聘请权威专家担任院长。由良渚研究院统筹指导良渚文化研究工作制定良渚文化研究规划及年度计划。

  主办单位: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成立了良渚研究院,与南方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均有学术合作项目。聘请徐天进担任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班子内有专技人员2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7人,中级职称6人,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推进良渚文化传承发展。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以“文”作答“施昕更之问”关于提升

  良渚文化大走廊品牌内涵的建议

  提案人:赵艳华

  在后亚运时代,我们应通过良渚文化发现人施昕更之问,触发文艺作品、文旅空间、文创研学的动能,激发良渚文化的巨大能量。

  建议:深入理解“施昕更之问”,推出如话剧《施昕更》之类的文艺作品,在合适的机会推出全国级别的“良渚奖”。推广线下文旅空间,打造良渚老街施昕更纪念馆,推出沈括、陈元赟、丁丙等系列良渚文化大走廊名人。

  主办单位: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落实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政策,已推出舞集《良渚》、杭摊《施昕更》、话剧《施昕更》等,鼓励更多舞蹈、声乐、戏曲、戏剧、朗诵、器乐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并借助重大国际活动增强作品影响力。通过科普教育、数字科技赋能、市场运作让良渚文化“活”起来。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建议余杭区加快加强推进

  大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陈晓东

  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新办法、新措施,是学校面临的重要挑战。全区需要加强对大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让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在生活中来讲。

  建议:区委区政府要大力加强宣传和扶持力度,将大思政教育和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相结合,并设立大思政相关的荣誉奖励、专项资金补助,对成绩突出的社会组织、企业给予鼓励。学校结合自身优缺点,探索大思政教育和实践方式。

  主办单位:区教育局

  构建了“三纵三横”思政教育建设格局,实现“三位一体”思政教育立体覆盖,打通“多向维度”评价体系。建设思政必修课程矩阵,增加拓展课程,建设“润玉未来”思政德育矩阵。着力提高大思政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项目带动作用,丰富育人内涵,打造大思政教育实践品牌。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打造高质量良渚文创产品

  让良渚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提案人:姜赛平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如果想让良渚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走入寻常百姓家,文创就是重要的载体。

  建议:以良渚文化的精髓为导向,创新良渚文创产品的设计。以普通大众认可度为导向,提升良渚文创产品的品质。以广泛传播良渚文化为导向,提升良渚文创产品的运营。

  主办单位: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良渚文创瞄准年轻人喜好,挖掘经典色彩、经典纹饰,结合非遗工艺,创作了扇子、日历、帆布包等文创产品。按照“12244”主题矩阵重点开发产品,把控生产环节质量,塑造高质量良渚特色IP。结合重点节日、活动开发产品,推出联名产品,同时拓展宣传营销推广边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修复我区名中医

  马幼眉故居的建议

  提案人:金忠祥

  马幼眉是晚晴民国四大名医姚梦兰的弟子,其故居位于我区仁和街道平宅村。修缮马幼眉故居,有利于在余杭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底蕴,为余杭经济注入新活力。

  建议: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与协调故居修复工作。组织相关部门牵头,整治环境,修旧如旧,加强长期维护。依托故居设立马幼眉纪念馆。

  主办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已对该建筑进行整体修缮,重新砌筑坍塌墙体,修补加固或更换不能承重或霉烂严重的大木构件。后续将全面复查测绘马幼眉故居情况,继续加强对故居墙体裂缝的观察和监测。并要求属地仁和街道协调好故居周边农户建房问题,指导仁和街道按照省市乡村博物馆的标准建设马幼眉纪念馆,展示其生平事迹、中医药成就及故居变迁。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保护

  江南古桥的建议

  提案人:张宇挺

  余杭多古桥,每一座古桥都有它的历史和故事。古桥代表古代建筑艺术,体现当时的科技和社会风貌,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让余杭古桥退出人们的视野,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建议:对余杭境内的古桥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加强对古桥(老桥)的巡查、维护和修缮,注重文化传承和旅游管理水平。开发时注重适度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古桥魅力。

  主办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已完成对登瀛桥、葛巷桥等古桥的修缮,向镇街提供不可移动文物日常保护管理利用补助,常态化开展古桥安全检查。严格执行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积极推动提升古桥文物级别,加强古桥资源管理。计划进一步普查古桥信息,加强保护与研究,推动古桥文旅融合发展。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发展文旅产业

  让家门口的顶级赛事

  常办常新

  提案人:文艺体新界别活动组

  后亚运时代开启,亟需抓住亚运红利释放窗口期,将余杭打造成国际赛会之城新中心,成为青年人才集聚地和创新创业活力区。

  建议:建设体育场馆,引育世界顶级赛事。挖掘马拉松、龙舟等余杭民间特色体育的“种子”,打造本土体育赛事品牌。发挥绿城足校、中泰武校等区内体育特色学校优势,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加强体育产业发展。

  主办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引进橄榄球国际组织落户,举办国际级橄榄球赛事,发展路跑、登山、定向赛、龙舟、足球等各具镇街特色的赛事活动,塑造“东部水上运动、中部场馆赛事、西部户外休闲”的全域体育发展格局。谋划大型体育场馆利用,与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天研究院三所高校签订加强体育事业发展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国际体育中心建设。制定实施《余杭区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服务暂行办法》等文件,鼓励跨界发展赛事经济。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建设五千年

  水文明博物馆的建议

  提案人:季晔

  余杭与水有千年不解之缘,规划建设五千年治水文明博物馆,系统研究、挖掘、整理、展示、传承治水文化,对树立余杭治水文明国际标识有重要意义。

  建议:规划选址在良渚文化大走廊内,与良渚博物院相呼应,与数字技术深度结合,打造最先进的数字科技展示模式,以国际视野、先进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园林式和生活式博物馆。

  主办单位:区林水局

  区林水局已编纂规划,梳理水文化遗产,因目前暂时受限于用地、审批等要素限制,后续将积极配合文广旅体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目前,我区综合博物馆正在选址筹建中,预计博物馆常设展览中也会包含余杭水文明相关内容。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关于余杭旅游与文化、大健康、科技

  融合的建议

  提案人:陈梦燚

  在余杭旅游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我们要跨界融合,发挥“旅游+”的叠加效应,把大美余杭打造为特色旅游产业时代发展新路标。

  建议:建议将在地的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强区内中医理疗、花道茶道、宋代点茶资源与景点融合,打造康养旅游。如引入区内科技企业和文旅企业共同开发“穿越五千年”考古良渚项目,增加元宇宙行业赋能。

  主办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深入挖掘余杭纸伞、余杭纸伞等文化元素,并与旅游项目做好结合。长乐林场获评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举办多种运动赛事、活动,打造体育IP,以运动促健康。加强科技赋能,上线智慧文旅平台,上线莫角山朝圣之路AR体验等项目等。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A

  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发展

  建议构建乡村博物馆联盟

  助力乡村产业孵化与共富经济

  提案人:郑芬兰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借助乡村博物馆联盟,可以更好地激发地方文化创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

  建议:建议成立良渚文化大走廊乡村博物馆联盟,发挥乡村博物馆在文创产业培育方面的优势,创造有吸引力的文化商品。政府加大对乡村博物馆的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培养专业从业人员。

  主办单位:区文广旅体局

  2024年以来,有5家场馆成功创建杭州市乡村(社区)博物馆。加大对乡村博物馆的业务指导,鼓励场馆以氛围营造带动观展流量,举办各类文化教育休闲活动,使乡村博物馆嵌入居民生活。

  提案办理第一轮分类评价:B

  提案办理第二轮分类评价:A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第09版:专题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题
百件提案镌刻履职印记 千言灼见映照委员初心
余杭时报专题09百件提案镌刻履职印记 千言灼见映照委员初心 2025-05-26 2 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