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视听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演员马丽谈电影《水饺皇后》创作‍‍
~~~
《超级语文课》收官 五强名师多维破题“最难一课”~~~
《大风杀》豆瓣评分高达7.0~~~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短剧投资过亿意味着什么?

  中国智能电视累计激活终端突破4.22亿台,渗透84%的网民,大屏用户OTT日均点播时长达230分钟,是手机长视频观看时长的两倍多,85%的年轻人将智能大屏作为家庭主要娱乐阵地……在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的融媒体与微短剧创新发展论坛上,《跨界破局全域增长:2024中国家庭智能大屏行业发展白皮书》里的一组组数据发人深思。

  在大屏“留量时代”,通过场景创新与体验升级,微短剧不仅为大屏端带来流量增量,更释放出单一用户的多维价值增量,为视听产业带来新机会、新增长。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郭靖宇表示,投资过亿的短剧《狮城山海》近日播出。

  就在前两年,业界还在讨论微短剧“20万拍一部,60万算精品”。从投资过百万的微短剧频频出现,到千万级作品的诞生,再到现在突破亿元大关,伴随着制作成本的提升,观众也普遍感到微短剧“更精致了”,有了“长剧质感”。

  横向比较,“亿级”不仅与头部长剧集投资比肩,且已达到中等成本电影的投资水平。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已然成为“房间里的大象”,其迅猛的发展态势不容小觑。物理学有个名词叫“跃迁”,说的是微观粒子转变运动状态,后来被引申为跨越式的质变,用它来形容近两年微短剧的发展之路,最合适不过。

  制作规模的“跃迁”,信心来自市场的认可与托举。去年微短剧产业市场规模已超500亿元,业内普遍预计这一数字将持续增长。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也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市场大盘和制作规模的关系,是大河涨水小河满,产业整体壮硕了,单部作品投入自然上升。作为当下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类型之一,微短剧不乏流量,流量又吸引着资金和人才的持续涌入,这样一种正反馈会不断推着微短剧迭代升级。

  当然,市场一路高歌之时,更需辩证看待“大制作”与“好创作”的关系。把炙手可热的产品变成品质出众的作品,渐成业界共识。产品,说的是用商业思维满足用户观看需求,让用户愿意买单;作品,说的是倾注心血、精心打磨,以质量过硬的佳作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和心灵启迪。

  影视行业作为文艺领域里的“重工业”,动辄需要“兵团作战”,提升投资有助于保证内容质量。入围影史票房榜的作品,几乎都是大制作。电影《大决战》在电脑特效尚未成熟的年代,投入大量资源拍摄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为保证电影《流浪地球》艺术品质,导演郭帆到处“化缘”的故事,为网友们津津乐道。此前走红的微短剧《家里家外》,也依托成本投入和工业化制作,打磨出令观众难忘的年代质感。

  但对微短剧创作者来说,切莫热衷于“天价投资”的数字游戏和新闻噱头,用心创作、升级品质才是关键所在。观众、业界热议大制作,是对创作者为了品质敢于突破常规的充分肯定,更是对精品佳作的满满期待。回顾影视领域的高投资、低口碑作品,前车之鉴不可谓不多。也应看到,小成本、快制作、短周期,是微短剧区别于电影、剧集的独特优势,不能一弃了之。

  “参差多态才是美丽艺术世界”,在精品化的路上,微短剧不以成本大小论英雄,品类丰富、各美其美,才是值得期待的艺术愿景。      

  (综合人民日报、光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观点
   第06版:健康
   第07版:法治
   第08版:视听
“真正的秘方是妈妈的味道”
微短剧投资过亿意味着什么?
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风格鲜明 警匪片“黑马”崛起
余杭时报视听08微短剧投资过亿意味着什么? 2025-05-13 2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