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阮伟康 陈书恒) 作为2025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的系列活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国际校园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活动暨杭州市余杭区“海创未来”大会于昨日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闫勇、欧洲科学院院士袁小聪等出席。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颖致欢迎辞。
市委人才办等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区领导张立、梅建胜、罗建强、郭云伟,各镇街和相关平台、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科创平台和高校、科创企业和投资机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代表等参加。
刘颖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余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聚力落实“4+1”重要要求,紧扣省委“132”总体部署和市委“11+1”主要任务,坚定走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之路,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创新人才蓄水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余杭将抢抓杭州未来科技城争创国家高新区和打造全省人才发展创新实验区重要机遇,持续深化“海创未来”人才品牌建设,不断擦亮“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营商环境金名片,加快构建更加优质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的更多硬核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
活动上,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北航)正式启用。该实验室将聚焦新材料前沿,着力推动仿生材料在装备轻量化、医疗健康、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产业孵化。现场还启动2025“感传算控”科创产业交流活动,与会院士专家围绕“感传算控”主题作主旨分享。
近年来,余杭坚定不移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持续深化与四大省实验室、重点高校等平台的合作,积极推行“企业出题、院所答题、产线验证”的协同创新模式,正式启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杭州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累计开展恳谈会、项目对接会等专题活动200余场,成功吸引超过150个“感传算控”领域人才项目落地,推动140项关键技术实现转移转化。同时,余杭与阿里巴巴共建“模域空间”AI产业生态园区,并同步打造AI杭州开发者线下社区,汇聚高质量创客社群,系统构建覆盖AI创业者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在产业培育方面,全区新增“感传算控”领域上市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29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4家,产业集聚水平与创新能级进一步提升。
在人才引育方面,余杭以“海创未来”人才品牌为引领,深化构建“好阳光、真雨露、心相印”的人才发展生态:实施博创未来、朝露计划等行动,推广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校地企”共建实习基地模式,开展“来余杭、见未来”推介会,构筑起聚才“强磁场”。依托“经济高质量发展68条”,迭代形成“8+1”人才政策体系,建成国家级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余杭园区、青橙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等人才阵地矩阵,深入实施“三送三给一揭榜”行动,人才归属感不断增强。首创“余才e算”“余才e点”等数字化服务工具,首推知识产权证券化、“补转投”、科创保险等科技金融服务,迭代升级“海创未来”人才项目支持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支撑。举办全球人工智能大会等“一季度一品牌”活动,推行“雨露荟”人才服务月历机制,尊才爱才氛围不断浓厚。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已突破49万人,占常住人口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