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潮涌,亘古不息。“浙里寻珍——2024年度考古成果展”集中展示了从浙江148项发掘项目中评选出的26处考古重要发现。这些遗址出土的400余件文物集群亮相,多件文物为首次展出,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浙江考古的深厚底蕴。
展览以四大篇章构建时空经纬,作为“浙江考古奥斯卡”的年度盛会,不仅是2024年度考古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实践。 通讯员 李恬怡 记者 濮玉慧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5月25日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
文明新证
史前的考古新发现
长江下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本单元聚焦距今11000年至4000年间浙江史前文明的突破性发现。
下汤遗址纵贯新石器时代始终,实证万年文明史;皇朝墩遗址发现早期大规模水稻种植,是稻作文明起源探索的新材料;汶溪遗址补全河姆渡文化的历史拼图;浙西南的小熊山、显圣湾遗址丰富了好川文化聚落研究……
这些发现进一步完善了浙江史前文化谱系,以稻作文明、聚落规划、礼制萌芽为主线,实证长江下游不仅是稻作文明摇篮,更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奠定基石。
越地风华
商周的考古新发现
浙江是越国故地,本单元以七处遗址揭示商周时期越地的文化面貌。
孤林村遗址的马桥文化遗存,为钱塘江以北的商周时期文化提供新材料;傅家峙遗址的战国台基兼具军事与冶炼功能,可能与文献中的“固陵城”相关;稽中遗址的越国水井及马坑,印证勾践建都史实……
这些发现以城市建设、军事防御、基层聚落及跨区域互动证据,串联起越地先民的生活轨迹为探索商周时期的浙江提供关键链环。
东南肇兴 汉唐的考古新发现
汉唐浙江是东南文明勃兴的核心枢纽。
九里古墓群串联战国越墓至明清朱氏家族墓地,反映丧葬制度的历程;恂南遗址的排桩护岸、芝麻窖藏与百草园遗址的越国建筑、六朝狗骨遗存,揭示了江南湿地开发与滨海生业模式;吴兴三湾东汉龙窑、嵊州缸山村六朝画像砖,还原青瓷转型与墓砖产销链条……
这些发现以墓葬变迁、陶瓷生产与生态适应为主线,勾勒出汉唐浙江从越地文化向帝国城邑的文明进程。
海陆交响 宋元明清的考古新发现
宋元明清浙江是海陆文明交汇的核心。
吴越衣锦城以“山、水、城”合一的规划设计构筑城市;嘉兴东塔寺北宋塔基“井”字形套箱与陶缸地基,展现了江南软土营建的高超技术;温州朔门古港,揭露13座唐宋码头、北宋九舱沉船及减摇水舱结构,实证“五门贯江”的海洋贸易盛景……
这些发现以城市、港口、建筑、海防四重维度,揭示浙江从城市规划到建筑技术、从海港贸易到守护疆域的文明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