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赵佳蓉 记者 濮玉慧) 近日,第十三届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ICPDC)暨2025“造图叙语”国际纹样创意设计邀请展在中国美术学院启幕,以纹样为媒,架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世界的对话桥梁,为全球设计界、教育界及公众呈现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盛会。
纹样是样式化的视觉符号,也是抽象提炼的形象、应用形式和载体三者不可分的表现,折射出先民对于宇宙世界、自然与人、人与人关系的思考与认知,反映时代语境中人类的伟大劳动智慧与旺盛的审美创造力。
作为文明互动的社会镜像,纹样缠绕在中西艺术史中,投射出各民族文化心理及情感的表达。无论是中华文化中新石器时期回纹、良渚玉琮神人兽面纹、青铜饕餮纹、唐草宋枝,还是古埃及的莲花、古希腊的棕榈莨苕、中世纪的鸢尾藤蔓……纹样中蔓延着先民对自然万物的信仰敬畏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寄寓。
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系列活动分为大赛展览、设计师邀请展、学术研讨会三个部分。大赛以全球征稿的形式,参赛作品涵盖纹样创意视角、当代设计方法,强调日常生活中“寻常物的嬗变”的艺术以及之后形成的新语言形式、符号特征。作为发掘和培育设计创新人才国际专业平台,大赛成功将纹样从“装饰符号”升华为“文化叙事者”,持续为本土原创设计注入创新活力。
2025“造图叙语”国际纹样创意设计邀请展依托第十三届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呈现了国内外近20位艺术家、设计师的40余件作品,聚焦叙事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既呈现“图案”“纹样”这两个词汇中所蕴含的现代设计之源,也链接起“纹/文”初萌时与叙事之间的用意关系。在经验工业技术给图案带来精密、稳定、秩序与速度的同时,也能体悟手工艺中所携有的“人”的手泽、温暖、美的沉思与匠意,感受“叙事”作为人类理解自身存在的基本方式,具有洞穿学科门类分别之眼。
展览通过三大板块系统解构纹样的文化密码:“天纹织象”溯源人类通过图纹理解宇宙万物的古老智慧,展现自然符号的现代转译;“世纹浮绘”以纹样为媒介,重构神话、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文化记忆;“身纹迹反”则探讨从文身到服饰的纹样演进,解析身份建构与社会符号的互动机制。展览突破了传统装饰艺术的范畴,将纹样提升为跨学科的叙事载体,在当代技术语境中重新诠释这一视觉语言的情感维度和文化深度。
同期举办“造图叙语”2025年度国际纹样文化解读研讨会,聚焦纹样作为文化叙事的载体,探讨其在数智时代技术深度迭代背景下,如何从传统符号表达转向多维的叙事语言,承载文化记忆、情感共鸣与未来想象,围绕染织设计教育的当代转向、图案叙事与艺术身份建构,以及纺织艺术与新商业场景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与学术讨论。
展览时间:截至5月8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
博物馆1号厅、多功能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