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葫芦哥”张涛:老藤也能结新瓜

  “享葫”水壶亮相香港礼品展

  张涛(左)和大蔓团队

  葫芦造型的文创产品

  正在研发的香炉瓷瓶葫芦

  良渚先民的日常食材被做成网红水壶,狂卖20万件,还拿下4项国际大奖……最近,一只外形似葫芦的水壶火爆“出圈”。

  什么样的水壶让人如此心动?在瓶窑老街,记者见到了“葫芦哥”张涛——东方好礼创始人。去年6月,他的公司搬来了余杭。

  张涛说,“享葫”水壶的灵感来自团队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考察时看到的一句话:良渚先民以葫芦为食。

  秉持着“把老东西变成好东西”的理念,东方好礼让葫芦“老藤”结出了“新瓜”。

  (记者 章蕾 瓶窑微融媒体中心 潘一笑) 葫芦,是食材也是容器,更是东方文化中“逍遥江湖”的象征。将葫芦造型转化成实用水壶,并非一件易事。

  去年春天,“享葫”水壶的样稿在社交平台首发,当天就多了30000名粉丝。大家都是奔着来买的,可当时连开模都没做,更别提量产了。

  一个水壶的开模费用是10万元,张涛在平台发起众筹,5分钟竟卖出上千只,25天合计筹款200万元。有了启动资金,张涛开始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家。

  “我们找了10家工厂,都说做不了,吹胀比1:14的技术难题几乎让所有人退缩。”张涛介绍说,最终深圳一家婴儿奶瓶厂被他们的执着打动,老板亲自下场“陪跑”,完成了这单不可能的任务。

  “享葫”水壶上线后迅速走红,至今累计销量超20万只,还在法国设计周等活动上获得4项国际大奖。

  年前,张涛和自然造物团队一起开发的葫芦水壶新年礼盒,刚上线就卖出5000套。张涛还联合北京先农坛、只有河南等知名景点,开发限定款葫芦文创产品。

  “这只葫芦是我们新出的三件套香炉,这只是非遗大漆的饰面,洒金纹贴的是金箔,这些竹编葫芦都是老师傅一根根手工编的。”张涛指着正在研发的香炉瓷瓶葫芦告诉记者。

  去年夏天,在自然造物主理人的引荐下,张涛把在上海经营了10年的公司搬到了瓶窑老街。“很多杭州兄弟公司的产品都做到了文化出海,这让我既高兴又羡慕。”张涛说,余杭对文创企业在拎包入住的公司场地、优惠的租金、详细的规划方向等方面的扶持远超他的预期。甚至,他们人还没来,宣传流量已经“充值到账”。

  而张涛也不遗余力地推介余杭,甚至带动北京、南京的团队相继落户瓶窑。“他们说我是余杭的‘金牌招商’。”张涛玩笑道,“瓶窑的在地文化让我心动,这里古时以烧窑制瓶闻名,与我们的水杯事业不谋而合。” 

  北京的大蔓是“享葫”水壶的第一批用户之一,现在从顾客变成了创业伙伴。去年7月,大蔓从北京赶到杭州见素未谋面的网友,后来把工作室也搬来了瓶窑。

  大蔓和张涛一起创立了“享葫水铺”,把中式养生饮品和葫芦杯相结合。前不久,在瓶窑千年古城会客厅内,他们的第二家店开业,不少顾客都被墙上挂着的“本地限定”菜单吸引。

  张涛和大蔓介绍,他们还与瓶窑“强盗婆茶”咸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彩萍开发了“波波咸茶”,将年轻人喜欢的珍珠奶茶融入径山抹茶,制成一款有在地文化的农作茶饮。

  葫芦里还有什么药可以卖?未来,张涛想把手里的葫芦杯变成非遗手艺的载体。他已经与四川邛崃的竹丝扣瓷艺人、福建的大漆匠人合作,把传统工艺融入葫芦设计。

  “非遗不能只靠保护,必须商业化。”张涛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深度
   第04版:人物
“葫芦哥”张涛:老藤也能结新瓜
“村咖大师”施丹妮 咖啡香里有个果园
余杭时报人物04“葫芦哥”张涛:老藤也能结新瓜 2025-05-14 2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