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凌怡) “警察同志,快帮帮我,我的护照被骗子拿走了!”近日,袁先生(化名)满头大汗地冲进公安局出入境大厅,攥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
三个月前,袁先生在浏览短视频平台时,被一则“日薪5000元招以色列务工”的广告吸引。他联系发布者单某后,对方以“快速办签”为由,要求袁先生转账500元保证金,并索要其护照。此后,对方又要求袁先生支付2000元报名费、12万元签证办理费,甚至怂恿他通过信用贷款凑钱。察觉异常的袁先生选择报警,避免了更大损失。
据了解,此类诈骗以“境外高薪”为幌子,通过“先收费后工作”“代管护照”等话术,诱骗务工者落入“证件+资金”双陷阱。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急于出境的心理,以虚假劳务合同骗取钱财后失联,或将其诱骗至境外强迫从事电信诈骗、赌博等非法活动,导致受害者面临薪资拖欠、人身安全威胁等风险。
警方提醒,劳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要增强防范意识,通过合法渠道获取务工信息;对“先缴费后上岗”“包过签证”“境外高薪轻松工作”等宣传保持警惕,谨防贷款诈骗;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应前往公安出入境窗口,切勿交由私人或中介“代办”;如已遭遇诈骗,应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并立即拨打110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