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胡宇晨) “鲜而不腻,还有水果香气”“最爱这一口,每年都要和家人一起吃”……径山村民们最近经常提到一款美食——竹林山庄的水果酱鸭。
用水果调和酱鸭的香味
竹林山庄的老板娘姓朱,从事这门手艺至今已有14年了。“我们家的酱鸭销量很好,买得最多的客人,一次订购了800只,像这样的水果酱鸭每年能卖出去6000多只。”朱姐告诉记者。
传统酱鸭一般比较咸,吃多了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朱姐爱吃酱货,平时也习惯琢磨新配方。有一次,她突发奇想,想试试把对人体有益的水果和酱鸭的制作结合起来。
尽管有了想法,但水果酱鸭新配方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朱姐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才找到了最适合大众口味的配方。在朱姐看来,水果的选择尤为关键——山楂开胃,甘蔗去腥,苹果、凤梨、柚子等可以用来调和酱鸭的香味。
“特别是野生柚子,皮厚汁多,酸甜可口,用它混合酱油熬煮后腌制出来的酱鸭,肉质更加鲜美。”朱姐说,“酱油里面需要多少水果,需要多少蔬菜,有一定的配比,如果配得不好,做出来的酱鸭口感会变酸。”
和传统酱鸭不同,水果酱鸭在制作过程中不加鸡精、味精等调味品,主要靠水果来调味,味道更鲜美清香。
此外,在熬制的酱油中,有干辣椒、桂皮、茴香等香料以及洋葱、姜蒜、大葱等配菜,可以帮助去腥提味。
“冬季限定”美食有讲究
酱鸭对酱油温度、天气都有严格要求,因此成为季节性限定美食。“我们每年11月中旬开始做酱鸭,气温在2-3℃是比较合适的。”朱姐介绍道,除了需要关注天气,酱油也很重要,煮好的酱油需要完全冷却,再将清理干净沥干后的鸭子下缸。
做酱鸭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山庄里的阿姨和周边村民每天凌晨3点就要开始杀鸭、推毛、挂晒沥干,等水分完全晒干之后再放到事先煮好冷却的酱油里。
腌制期间,阿姨们还要每天翻缸,确保每只酱鸭都腌制到位。“每天大概要处理150只鸭子,每缸腌制75只,一忙活就是大半天。腌制5天左右的酱鸭可以出缸,还要再晒上7-9天,之后便可以由顾客带回家做成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了。”朱姐介绍说。
对于食客来说,水果酱鸭更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和情感的寄托。张阿姨是竹林山庄的常客,每当冬季来临,她总会特地赶来品尝这道水果酱鸭。“每次吃这道菜,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酱鸭,那种味道,是任何美食都无法替代的。”张阿姨说。
小李是一个北漂的年轻人,每次过年回家,总要和家人来竹林山庄吃上一顿水果酱鸭。在他看来,尽管吃过了北京烤鸭、铜锅涮肉,但最爱的还是家乡的这一口。“每次和家里人一起过来吃,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如今,水果酱鸭已经成为径山人餐桌上的“常客”。一家人围坐一起,品尝充满果香与酱香的美食,何其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