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黎娜) 320国道杭州博陆至仁和段工程余杭段(以下简称“中环仁和段”)项目管理有一套“秘密武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这对“黑科技”CP就像给项目团队装上了“千里眼”和“透视镜”,让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及。
中环仁和段项目施工现场,一架无人机盘旋在上空,凭借着灵活的机动性,短时间内就能收集到真实、立体的影像数据。
这些图像通过倾斜角度拍摄,能精准捕捉到建筑物细节,相比传统人工测量方式,无人机不仅效率更高,数据也更精确,这对于复杂地形测绘、建筑物精准建模尤为重要。
有了无人机拍摄的图像数据,三维建模技术便可以大显身手,能快速构建出中环仁和段项目施工场地的实景三维模型。
这个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并非简单的平面地图转换,而是高度还原了现实场景,能真实反映地物的形状、纹理和结构等。
现代三维建模软件通常具备自动化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将大量的图像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极大地减少人工干预的时间和成本。
通过三维建模技术生成的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可视化展示,还可以进行空间分析、体积计算、距离测量等操作,为项目管理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在项目进度管理方面,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同样表现出色。中环仁和段项目技术团队会定期使用无人机对项目场地进行拍摄,将新生成的三维模型与项目初始规划模型进行对比,就能清晰地看到项目的实际进度,哪些区域按计划推进,哪些环节出现延误,在模型对比中一清二楚,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调整资源分配、施工计划,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在成本控制上,这对“黑科技”组合同样有大作用。传统的项目测绘和评估方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中环仁和段项目使用的无人机倾斜摄影与三维建模技术,大大减少了人工实地测量的工作量。
在团队协作方面,三维模型成为中环仁和段项目各参建单位沟通的“通用语言”。
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设计单位,都能基于同一个三维模型进行讨论和交流。设计单位可以直观地向施工单位解释设计意图,施工单位则能及时反馈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建设单位也能更深入了解项目进展和预期效果。这种高效的沟通协作,有效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错误,进一步提升整个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