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记民间故事作家孝清水
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晴生翰墨 秋兴引文章
——记民间故事作家孝清水

  ○文/吕洋 图/吴煦晨

  “在一方宁静的书房里,用笔尖耕耘、在文章中寄托真情,内心便会感到充实。”在堆满手稿和杂志的书案前,孝清水谈起文学创作的初心,脸上洋溢着微笑。

  这位退休后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的“文坛新秀”,四年来笔耕不辍,尤其擅长“脱贫攻坚”题材的故事,累计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8万字。

  “写作是我精神上的寄托。”孝清水说,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文学生命的起点。

  从师者匠心到宣传干部的慧眼文心 同文字打了半辈子的交道

  1975年,高中毕业的孝清水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医生。他凭借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三年后,孝清水转行,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教育生涯。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每次布置作文作业时,他都会先写一篇范文,供学生学习参考。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的语文成绩显著提高,而他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进步。

  后来,孝清水的工作再次发生转变,成为了一名乡镇宣传干部。回忆起那段忙碌而充实的岁月,孝清水满是自豪,说自己每年能在县级以上的报纸、电台发表新闻稿30多篇。

  孝清水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文字相连,从医者仁心到师者匠心,再到宣传干部的慧眼文心,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遵循从生活中取材 尤其擅长创作“脱贫攻坚”题材的故事

  2017年退休后,孝清水随子女定居余杭仁和,成为南北迁徙的“老候鸟”。

  2020年冬,在一趟北归的列车上,孝清水从一位姑娘手中借阅《民间文学》杂志。随手一翻,他被一篇名为《父子面》的故事深深吸引,朴实的语言加上跌宕的情节,点燃了内心深处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回家后,孝清水向《民间文学》投稿了自己的第一篇故事《高低脱贫》。半个月后,杂志社编辑关鹿鹿发来反馈意见,孝清水在惊喜之余,反复修改了七遍稿件,最终发表在2021年第4期上,被誉为“扶贫题材佳作”。

  从此,孝清水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短短四年间,他在全国各大报刊累计发表作品41篇,荣获十余个创作比赛奖项。孝清水尤其擅长创作“脱贫攻坚”题材的故事,这与他多年扎根乡村的经历密不可分。

  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察觉到自己取材单一时,孝清水开始从身边寻找灵感,参加同学聚会、新人婚宴时听闻的奇闻轶事,街头巷尾谈论的家长里短,都能成为他的素材。

  “生活本就是万花筒,写作的取材关键在于作者观察角度,选好角度后,提炼主题、组织材料,作品自然水到渠成。”孝清水说。

  说到比较满意的作品,孝清水从书房中拿出几本杂志,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赶羊定亲》讲述了一个蒙古族母亲为了孩子立志创业的故事;《握手言和》则讲述了一个退伍老兵回村担任村主任,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故事……

  《握手言和》的创作背后,蕴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往事。故事取材于孝清水曾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曾发生过九位八路军战士在抵抗日寇时宁死不屈、集体跳崖的壮烈事迹。

  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指引下,当地的“红色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个村子也顺利脱贫。

  “这个故事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也是对新时代农村蝶变的赞歌。”孝清水说。

  花甲之年笔耕不辍 每日伏案写作四小时是最纯粹的快乐

  如今,67岁的孝清水每日伏案写作四小时,早餐后写故事,午后读杂志,傍晚散步时构思新题材,生活规律又充实。

  他加入了余杭区民协,积极参加改稿会和采风活动,不断精进自己的创作水平。在2024年民协年会上,主席梁易曾这样评价他:“花甲之年笔耕不辍,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孝清水说,家人的支持为他的创作如虎添翼。如今,整个家庭都充满浓郁的文学氛围:老伴永远是他作品的第一位读者,经常能为他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孙女在爷爷的熏陶下也爱上了写作,还会与他展开“创作比赛”,书柜上摆满了孩子发表的作品……

  “写作是孤独的,但有家人相伴,孤独变成了温暖。”孝清水动情地说。

  因为有了文学创作,孝清水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感到满足。尽管老伴时常叮嘱他注意休息,但孝清水最珍视的仍是伏案写作时那份最纯粹的快乐,“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这种满足感千金不换。” 

  谈起未来规划,孝清水眼中更是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计划把近年来发表的作品整理成集,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集。“除了作品集,我的个人回忆录也基本写好了。”孝清水笑道,“准备留给自己的孩子,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当然,孝清水最希望的还是能写出更精彩的故事,描绘人间百态,展现社会的真善美,真正做到笔耕不辍、创作不止。

  从教师到作家,孝清水用民间故事书写人生精彩。在他创作的故事里,有时代的烙印,有人性的温度,更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每一篇故事都是对人生的真挚礼赞,每一段文字都是对岁月的深情回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文旅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消费
   第07版:财经
   第08版:人物
夜市里的“双冠王”
晚晴生翰墨 秋兴引文章
余杭时报人物08晚晴生翰墨 秋兴引文章 2025-04-17 2 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