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一头牵系企业发展,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民生福祉的“守护者”,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点。2024年,区市场监管局以昂扬的姿态,担当起改革创新“排头兵”、高质量发展“促进派”、优化营商环境“主力军”、经营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维护者”四项重任,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步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全年新增经营主体5.86万家,总量突破30.02万家,连续三年蝉联全市总量与增量“双冠王”;全国首个省级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中心、全省首家平台经济人才学院、全市首家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相继落地;全国首位平台经济专项高层次人才成功认定;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1616件,领跑全市;全年培育省级绿色直播间27个,位居全省第一;区质量计量监测中心仅用11个月就完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设……
本版组稿/张瑚滢 杨蓉
以数智之翼 赋能改革发展新飞跃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在余杭化作生动实践。2024年,余杭区市场监管局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全面升级商事登记服务体系——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以及全流程网办,让企业登记从“线下亲自跑”变为“线上全流程”。通过统一地址库智能匹配系统,企业只需在线提交承诺书即可完成注册。数据显示,全年通过该模式办理主体13928家,3587家企业体验“一键秒批”,创业者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全流程登记,真正实现“一日办结、立等可取”。
同时,该局还积极推动高频审批事项下沉基层,企业办事既可“指尖触达”完成全流程网办,也能“足不出镇”享受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务服务“零距离”。
信用监管领域同样展现柔性智慧。创新搭建的“信用修复一件事”平台,让企业告别“多头跑、重复交”的困扰。某家居企业因广告用语瑕疵被处罚后,通过线上指导当日完成修复流程。“从提交申请到信用恢复,全程仅需2小时。”企业法务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区79家企业通过该平台实现“零次跑”修复,信用修复线下零跑率达100%,真正践行“处罚非终章,纠错启新航”的监管理念。
以创新为帆 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今年新春伊始,科技圈惊喜不断。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凭借全球领先的脑机接口技术迅速成为行业焦点,其研发的智能仿生手等产品斩获多项国际设计大奖,成为杭州人工智能赛道的新晋独角兽。
强脑科技的“火爆出圈”,正是余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构建“360全方位”服务模式、建设“一站式”质量服务平台、建立“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等方式,多措并举鼓励和引导企业夯实质量基础。在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下,2024年余杭质量强区建设实现新飞跃:南方泵业获评杭州市政府质量奖和市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实现区划调整后该奖项“零”的突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质量和标准“两条腿”走路。对此,余杭建立了“立项前指导、答辩前模拟、制定中参与”的全周期服务模式,通过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项目的顺利报批。同时,围绕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疗等重点产业开展品牌企业培育,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24年,余杭共获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证书24张,数量居全市首位。
标准与质量的协同发力,共同汇聚成创新的澎湃动能。据统计,2024年余杭区新增专利授权量达1291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100件,全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突破50件。
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知识产权服务的成果:通过精准指导企业申报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专利导航项目,全区共有3家企业获得浙江省第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和基地立项,3家企业斩获浙江省产业规划类、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立项。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辖区1家企业成功入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25强名单(全国仅4家入围),彰显了余杭在知识产权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
以服务之能 打造区域营商新环境
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了亲莲工作室和常清助企团,为企业提供精准行政指导和合规经营建议。“以前遇到问题总担心找不到对口部门,现在助企团主动上门,‘组团’帮我们解决难题,效率更高!”在区市场监管局“常清助企团”牵头组织的民营企业赋能交流会上,某科技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场集结市场监管、税务、科技等多部门的服务对接会,现场为5家企业解决了政策申报、人才引进等多项诉求,正是余杭“服务前置、精准滴灌”理念的生动注脚。
“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是企业的一大负担,必须创新监管模式。”2024年,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区跨部门双随机检查累计减少打扰企业2万余次,打造无事不扰、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环境。同时,还落实涉企第三方机构强治理优服务改革,对涉企第三方领域服务机构进行全覆盖监管,有效提升服务质效。
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余杭区市场监管局还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将镇街全部纳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新增至37家。全年增量审查文件483件,清理各类政策措施255件,修改废止5件,出台文件违规率大幅降低。此外,还建立了重大政策措施集中审查模式,形成起草部门先行审查、区公竞办结果复核的两级审查制度,确保了政策出台的合规性。
打破“隐形壁垒”的同时,区市场监管局还注重为企业筑牢商业秘密“防护墙”。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三维驱动,持续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生态体系。2024年,该局推动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实现新突破,成功创建杭州市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单位25家,余杭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商业秘密保护园区、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商业秘密保护点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心剂”,也为余杭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平台经济是新时代的经济形态,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培育平台经济,成立全省首个平台经济人才学院,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截至2024年底,余杭区已培育省级“绿色直播间”27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此外,还有效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针对38类市场主体轻微网络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实行“首违免罚”“轻违免罚”,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为平台内经营者减负。
以监管为盾 构筑民生守护新屏障
来到农副物流中转站,工作人员正通过数字化追溯链条实时监测食品安全风险。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中转站就像是一个‘哨点’,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隐患。”
值得关注的是,余杭区创新推出的外卖小哥“吹哨人”制度,为食品安全监管注入新活力。外卖小哥在等餐送餐过程中,一旦发现餐饮店存在卫生不达标、未公示证照等问题,可立即拍照取证并进行上报,监管部门接到举报后,迅速响应并开展核查。
此外,余杭区持续深化“阳光厨房”建设,实现学校食堂、养老机构等全覆盖。19家中小学校高标准完成“示范食堂”,8家养老机构实现“阳光厨房”全覆盖,4家食品生产作坊建成“阳光示范食品作坊”,让群众看得明白、吃得放心。
食品安全防线稳固构筑,特种设备、药械、消费等领域的安全形势也总体向好。在全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方面,区市场监管局积极优化投诉举报处置质效。借由AI自动受理与智能预调解的高效赋能,网络消费纠纷处理效率大幅跃升,日均处理1500余件。2024年全年受理123万件消费投诉举报,“投诉按时初查率”“投诉按时办结率”以及“举报按时核查率”均达到100%。截至2024年底,累计完成6125家“放心消费单元”创建。此外,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参与预付式消费治理。通过“条块联动”的方式,走访排查经营主体5256家,开发风险预警研判系统,发布风险警示887条。推广“安心付”等新型消费模式,全区已有1006家经营户申请加入“安心付”市场化产品。
2024年,余杭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平台经济特色,创新实施“线上+线下”电动自行车行业安全整治双轨机制。线上依托关键词动态监测技术,累计清理非法改装广告3.8万条、下架违规产品3万台;线下建立“三张清单”精准监管体系,开展专项抽检30批次并实现不合格产品100%闭环处置,同步完成企业培训9场覆盖412人次。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展望未来,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以“闯”的劲头破局开路、以“实”的作风精耕细作,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在守正创新中锻造标杆,全力构建“活力迸发、秩序井然、安全可控”的现代化市场监管新生态,为余杭“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贡献更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