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见方寸,一茶阅千年。在径山,翠绿茶园与千年禅意相生相融,数字浪潮与古道新风交响共鸣。今年恰逢“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径山镇以小古城村为起点,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蹚出了一条民富村强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座以禅茶文化闻名的千年古镇,聚焦倾力打造“三全三地”,着力推进“六大攻坚”,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02亿元,经常性财政收入2.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95%;工业经济在逆境中实现争先进位,各项经济指标均取得较快增长,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进入2025年,全镇经济延续向上向好势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5万元,同比增长190.4%;规上工业总产值9.83亿元,同比增长15.60%,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同比增长52.12%,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开门红”答卷。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径山镇捷报频传、硕果累累:再次上榜全国千强镇、被评为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乡镇、入选全国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获评浙江省低零碳镇。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产业升级的轰鸣声、文旅融合的欢笑声、乡村振兴的铿锵步履声,共同谱写着一曲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奋进之歌。
本版组稿/张瑚滢 何英姿
茶香遇“智”变:数字引擎点燃产业新动能
在径山五峰茶厂数字化车间,杭州申昊科技研发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正驮着新茶穿梭于茶垄间。这款“机器狗”单次载重20公斤、可爬30度坡,在复杂地形中精准完成茶叶运输。“3台设备就能替代6名工人,效率提升显著。”茶厂负责人马宽通过手机实时监控萎凋、杀青等全流程,数字化改造让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生。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速,茶叶变身“金叶子”。2024年,径山镇完成耕地功能恢复1625亩、提标改造2820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建成投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达3.85%。目前,径山茶已开发绿茶、红茶、抹茶及衍生全品系100余种,产业链丰富。依托新茶饮、冷泡茶等消费趋势,径山抹茶、蒸青茶产值突破2亿元,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40.13亿元(2025年5月评估),成功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实现“每片茶叶都是金叶子”的产业跃升。
科技赋能径山茶产业链升级,智能设备助力抹茶品质跃升。2025年4月16日,智能抹茶机在北京老舍茶馆“径山茶品鉴会”亮相,现场演示标准化点茶流程,茶汤绵密醇厚、沫饽细腻,获茶界专家点赞,目前已获全球3000台意向订单,预计9月量产,首批将入驻北京多家文化地标。杭州银泉茶业有限公司的“超千目”抹茶细度达5微米以下,解决了传统抹茶苦涩问题,总经理楼舒琳还从储存环节创新,采用低温真空保存。去年银泉抹茶销售额增长80%,远销70国,其新建的“年产3000吨抹茶及新茶饮智能精深加工项目”中,全自动茶包流水线日产30万包。
在流通环节创新方面,在今年1月,余杭新开通一条余杭万达广场至径山小古城村和径山花海的“外卖”航线,游客只需在手机外卖平台找到无人机配送入口,便能拿到“飞的”送来的径山抹茶。
文化体验层面,“径山龙泉·趣吃茶”全球首店于2025年初在小古城村大径山未来市集揭幕。店内,传统径山点茶技艺与现代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既保留古法原叶茶的醇香,又创新推出新式茶饮特调等潮流产品,以多元化形态展现径山茶文化的当代魅力。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数字经济赋能未来。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8.57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国光旅游用品公司成为首家产值破7亿元的本土企业,16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崛起,工业“压舱石”作用持续增强。
体旅融合与农文旅深度融合正成为径山镇发展的新亮点与新增长极。
在体旅融合领域,2025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大径山站)成功举办,赛事吸引UCI注册洲际车队及顶尖省市队参赛,赛道巧妙串联茶园、竹林与古道,将当地独特的生态人文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场赛事不仅点燃了径山镇的发展活力,还带动了餐饮、交通等配套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有力推动了“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
农文旅融合方面,径山镇将其视为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区域能级的重要路径,以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2024年,大径山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资质。同时,通过实施旅游配套补短工程,优化景区环线交通接驳,游客集散体系不断完善,全域旅游承载力显著提升。
此外,径山镇深耕文化内核,立足“径山茶宴”人类非遗金名片,打造径山茶宴文化中心,建成集文化展示、游客体验、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并推动径山文化年轻化、国际化传播,提升影响力。
乡村旅游也提质增效,试运行景区公交环线,打造“缘来径山”特色产品矩阵,新增五星级农家乐,创建省级“非遗茶空间”和“浙江老字号”。2024年,接待游客640万人次,旅游收入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8%。此外,四岭陶艺、径山龙泉等10家企业入驻,花海改造、茗竹茶庄园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共富路上“村”光好:全域统筹绘就新图景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产业发展释放新空间。随着径山国土空间规划总规和控制性详规通过评审,全镇优化355亩开发边界,获批乡村振兴建设用地59.54亩,为产业发展释放新空间。通过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未来乡村示范带建设全面提质:4个省级未来乡村示范村各具特色,径山村建成市级数字乡村,桥头社区获评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21个村民小组实现和美乡村建设全覆盖。基础设施升级成效显著,18公里“四好农村路”串联茶山竹海,16.8公里绿道与30公里污水管网构建起生态宜居网络,城乡风貌焕发新颜。
“乡村新社区”共富模式深化,农文旅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径山镇深化“乡村新社区”共富模式,打造乡村片区发展新样板。坚持党建统领,建立上下联动、片区融合的工作体系,完善镇村联动组织体系,激活强村公司发展动能,统筹强化各类要素保障。通过编制片区发展规划,强化项目支撑带动,打造“链坊融合”共富工坊,推动区域一体化布局和联动招商,实现农文旅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绿色发展底色更亮。径山镇压实“林长制”“田长制”“河长制”等责任,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全域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保持100%。北苕溪成功入选省级“最美家乡河”,小古城村和径山村分别获评省市级高品质水美乡村。通过强化落实全域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渣土整治、露天禁烧等工作,全镇秸秆综合利用超万亩,构建起“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格局。
“共富工坊”助力家门口就业,共同富裕图景徐徐展开。走进径山镇径山村“茶仙子”共富工坊,两位“茶仙子”正坐在直播间里,一边讲述着径山茶的发展和千年茶文化,一边向全国网友介绍着径山茶产业链上的各款产品。1个多小时的直播带货,就带来了上万元的订单。如今,依托“党组织+青年创客+直播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茶仙子”共富工坊有效将困难农户有效吸附到产业链上,目前已吸纳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村民年均增收5万余元。此外,径山镇还打造“沐禾前溪”“云上禅村”等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前溪小科学家园、西山云厨酱油、绿景花卉研学中心等产业共富项目,“共富工坊”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352个。建成12个产业共富项目,创设家门口就业岗位352个。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174万元,全面消除200万元以下薄弱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7万元。径山镇健康乡村共富案例获评省级样板,小古城村驿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富风貌驿,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在茶山竹海间徐徐展开。
幸福触手可及:民生实事托起“稳稳的幸福”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幸福可感可触。在径山中学的创客教室,学生们专注操作3D打印机制作茶具模型;5G健康直通车穿梭乡间,家庭医生为偏远村老人完成B超检查;省级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内,村民们在笼式足球场挥洒汗水,在城市书房静享书香——2024年,径山镇用民生实绩交出温暖答卷。
教育医疗跨越发展,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幸福可感可触。径山中学创成省现代化学校,全镇公办幼儿园实现“省一级”全覆盖,应届中考成绩显著提升。医疗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5G健康直通车搭载智能设备开展巡回诊疗,9个村级卫生站启用无人机药品运输专线,全年完成老年人免费体检超万人次、胃癌筛查2096人次,成功入选省无结核社区建设试点。文体设施建设全面开花,15分钟品质文化圈、乡村博物馆等15项省级荣誉落地,麻车头村笼式足球场、西山村乒乓球场等运动空间相继启用,径山镇综合文化站更荣膺全国百佳公共文化空间。
社会保障兜住稳稳幸福,聚焦“一老一小”需求。“老年食堂的饭菜比家里还香!”82岁的李奶奶在径山村老年食堂竖起大拇指。2024年,径山镇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兜住稳稳幸福。全镇80%财政支出倾注民生领域,10项票决民生实事工程、45项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和幸福径山“七优享”工作基本完成。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新增2家老年食堂,启用径山村、漕桥村、桥头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新增婴幼儿托位20个,径山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残疾人之家建成投用,4356万元救助金精准直达困难群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率均达99%。就业帮扶成效显著,2344人次重点群体获得岗位支持,新增高技能人才139人,残疾人就业新增31人。
文化文明焕发新生,千年文脉生生不息。在“径径乐道”文明实践所,非遗传承人指导孩童制作径山茶筅;小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商代水门遗迹,是国内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同类型遗存。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6款特色文创产品面世,规上文化企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春茶之约》荣登全国小戏小品展演舞台,《茶宴》斩获省旅游歌曲金奖,全年637场文艺赋美演出吸引80万人次参与,径山镇获评市级美术特色乡镇,小古城村入选省人文乡村创建名单。
平安善治有“智”者:基层治理谱写和谐曲
机制创新突破,联动治理网络织密。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径山镇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改革设立应急消防管理站、农村与社区治理服务中心、综合管理大队,构建起“网格巡查+综合执法”的联动治理网络。创新践行“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民主协商理念,打造镇级综合信息指挥中枢,织密“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余智护杭”平台事件办结率达100%,办理质效稳居全区前三。深化“警网协同”机制成效显著,将重复报警率控制在7.5%的低位区间,全年开展反诈禁毒等主题宣传1887场次,直接拦截止付涉诈资金超200万元。治理成果亮点纷呈:径山镇斩获杭州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小古城村创成全省唯一全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联系点,其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入选省级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示范案例,漕桥村获评杭州市平安示范村。
筑牢安全防线,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基础上,径山镇成功应对近年来最强梅雨汛情考验,汛后水毁修复工程项目全面实施,水利设施持续完善,完成陶村桥港河道综合整治等水利项目和5座山塘除险加固。通过13个专项委员会联动,累计排查企业、出租房、农家乐等场所7795家次,整改隐患5878处,整改率实现100%,创下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的历史最佳纪录。镇应急消防管理站及专职消防队建设全面达标省级标准,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矛盾纠纷化解有力,民生安全屏障筑牢。径山镇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依托共享法庭、矛调中心等载体,调处重大矛盾纠纷234件,化解率达96.58%,诉前调解成功率63.75%领跑全区。紧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良渚论坛等重大节点,构建全周期风险管控体系,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创新打造的“径薪码”平台全年处置欠薪案件265件,为农民工追回薪酬1370万元,切实筑牢民生安全屏障。这一系列扎实举措,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平安稳定的基石。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径山镇正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奔跑。从茶园到工厂,从乡村到景区,从民生实事到基层治理,处处涌动着创新实干的澎湃激情。接下来,径山镇将继续扎实推进“八八战略”在径山的生动实践,奋力打造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国际化名镇——让世界看到径山、听到径山、品到径山,为余杭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