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虾仁烩豆腐 食材:豆腐、大虾、豌豆粒、玉米粒、咸鸭蛋 做法:1.豆腐冲洗后切块,用淡盐水浸泡着,大虾去头去壳,去除虾线洗净; 2.煮锅接水烧开,放一勺盐和一勺油,把虾仁和豌豆粒、玉米粒倒进去,炒熟盛出; 3.将咸鸭蛋里的蛋黄取出,压碎后倒入热油锅里,翻炒出细沙状,有小气泡冒出; 4.锅中倒入豆腐和虾仁、玉米、豌豆,加入适量热水,炖煮五分钟; 5.放入适量盐、鸡精,再淋入少许水淀粉,烧至汤汁微稠即可出锅。 |
|
|
山药炒木耳 食材:山药、木耳、胡萝卜、青椒、蒜 做法:1.木耳用清水泡发,山药去皮洗净切片,用清水泡着; 2.胡萝卜也去皮,洗净切菱形片,青椒去籽,冲洗后切块; 3.煮锅接水,放一勺盐大火烧开,倒入木耳焯水煮两分钟捞出; 4.起锅烧油,倒入蒜片炒香,放入胡萝卜和青椒翻炒断生; 5.把木耳和山药倒入锅中,翻炒两分钟,加蚝油、生抽各一勺,再加适量盐、鸡精炒匀盛出。 |
|
|
香菇炖鸡 食材:鸡腿、香菇、蒜、小葱 做法:1.鸡腿去骨,冲洗干净切丁,放入生抽、料酒、淀粉,以及少许盐,抓匀腌15分钟; 2.香菇去蒂,洗净切成小块,另将大蒜去皮切蒜末,小葱切葱花; 3.起锅倒油,下入鸡腿肉,滑炒至鸡肉断生,控油盛出; 4.锅中留底油,倒入香菇翻炒一分钟,放入蒜末、葱花翻炒出香味,倒入鸡腿肉; 5.将香菇和鸡腿肉炒匀,加蚝油、生抽、老抽各一勺,再加少许盐,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
|
|
木瓜银耳炖鲫鱼 食材:鲫鱼、木瓜、银耳、姜、枸杞、葱 做法:1.取半朵银耳加水泡发,撕成小朵洗净,木瓜去皮去籽,冲洗后切块备用; 2.把银耳倒入锅中,加水炖煮15分钟,另将鲫鱼内外处理清洗干净; 3.另起一口锅,倒油撒入一勺盐,油热放入鲫鱼小火慢煎至鱼身两面金黄; 4.将炖好的银耳,连同热水一起倒入鲫鱼锅中,加葱段、姜片,大火炖煮十分钟; 5.汤色微白后,放入木瓜块,继续炖十分钟,出锅前放入枸杞,适量盐、白胡椒调味,煮3分钟关火盛出。 |
|
|
莲藕蒸肉 食材:莲藕、猪肉馅、鸡蛋、葱、小米椒、生姜 做法:1.莲藕去皮切片,放清水加半勺盐浸泡20分钟; 2.肉馅里打入适量葱姜水,放适量盐、鸡精搅匀,再打入一个蛋清,搅匀上劲; 3.莲藕片里夹入肉馅,捏合摆入盘中围圈,中间再摆上莲藕片,放入蛋黄; 4.把莲藕夹肉放入蒸锅里,大火蒸15分钟,蒸熟后关火焖五分钟取出; 5.碗里倒入生抽、蚝油和淀粉,加盐和鸡精,放清水搅匀,倒进油锅里熬成料汁; 6.料汁淋在莲藕夹肉上,撒葱花和小米椒。 |
|
|
啤酒鸭 食材:鸭、啤酒、青红椒、蒜、姜、葱 做法:1.半只鸭子剁块,冲洗后用盐水抓揉浸泡15分钟,去除血水后洗净; 2.青红椒切块,备用; 3.鸭块倒入冷水锅,加葱姜、料酒焯水去腥,水开煮2分钟后捞出控水; 4.炒锅烧油放葱段、姜片、蒜块、花椒、八角、香叶、干辣椒炒香,倒入鸭块翻炒至微黄; 5.锅中加豆瓣酱,翻炒出红油,倒入啤酒和少许清水,放生抽、老抽、醋,炒匀炖煮半小时; 6.开大火收汁,放青红椒,加少许食盐,翻炒均匀后出锅,撒芝麻、葱花即可。 |
|
本报讯 (记者 卜一淇) 尽管天气还是“炙烤”模式,但今日终于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它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后,所以会有“秋老虎”的余威。
在古代,立秋是个相当重要的日子,从朝廷到百姓都非常重视。立秋当日,周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气,天子回朝后,还会对有功之臣进行褒奖,并开始军事训练等活动。
宋代的立秋习俗很好玩。当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时辰一到,太史官会高声说“秋来了”,奏毕,梧桐如果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算是寓意报秋。
民间则会戴楸叶,在立秋当日将楸叶剪成花样戴在头上,迎接节气的到来。或是将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俗,再不然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祈求平安吉祥。
此外,还有“咬秋”“啃秋”的民俗,立秋日一家人凑在一起吃点西瓜,便算作“咬秋”了。清代北京人还会吃茄脯,饮香薷汁,希望在秋后可以免除暑热痢疾之害。
杭州一带,除了沿袭“咬秋”的传统,还额外增添了“食秋桃”的习俗。立秋之日,人们会品尝一个秋桃,保留其桃核至除夕之夜,然后将其投入火炉中化为灰烬,期望为家人带来平安与吉祥。
立秋后短时间内,白天仍会比较热,但早晚寒气渐盛。入秋后天气干燥,可以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芝麻、梨、荸荠等,清凉润燥。
古人认为,秋属金、金主肺,肺气虚弱的话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所以,立秋之后,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多喝一点荷叶粥、山药粥,滋补身体。脾胃虚寒的人更要慎吃冰镇西瓜。
此外,人们还会在苦夏来临前称体重,然后再在立秋这天称一次体重,看看有没有因炎热的夏日而减轻体重。倘若瘦了,便要在入秋后从饮食上适当进补,恢复体重,好健康地度过秋冬。这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补秋”“贴秋膘”。
许多人一听到“贴秋膘”,就以为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忌口,各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都来者不拒。但实际上,“补秋”是非常讲究的,初秋时期天气燥热,依然要少吃高糖高油、辛辣的食物,要讲究“清补”,不然很容易上火,反而不利于健康。
进补时,最好选择高蛋白高营养的肉类、豆类,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根茎类、菌类、叶类蔬菜,既能补充较多营养,也能补充能量。
下面,本报为大家推荐几道“贴秋膘”的家常菜,都是用适合夏末初秋吃的一些食材烹饪的。大部分都是肉和蔬菜结合,清鲜美味不油腻,舒舒服服补营养、贴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