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现代汽车宣布,现代汽车首款增程式电动车将在2027年上市。按照计划,该车型将于2026年开启投产。
除了现代汽车,福特、Stellantis、大众汽车等跨国车企都在纷纷涌入增程式赛道。有行业分析认为,市场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导向,增程式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正是契合了消费者对于汽车使用场景多元化、可长途行驶的需求。
增程式技术让消费者在享受大空间、强动力车型的同时,无需担忧续航问题,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户外探险,增程式皮卡和SUV都能轻松应对。在技术进步层面,增程式电动车也正从原来的“小电池大油箱”演进到“大电池小油箱”,进一步提升续航能力,同时降低排放。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下,以往争议不断的增程式电动技术正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成为跨国车企竞相布局的热点。
曾经被部分企业视为“过渡方案”而冷眼旁观的增程式,如今却被诸多跨国车企巨头当作突破新能源市场困境、实现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技术路线。专家认为,这种态度的转变,背后是市场、技术、政策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技术的不断迭代,是增程式汽车从被质疑走向更多被认可的关键因素。早期的增程式汽车由于电池成本高昂,为了控制成本,采用了“大油箱小电池”的设计思路。这种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也带来了明显弊端,纯电续航普遍较低,使得车辆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赖燃油发电,不仅增加了使用成本,还让消费者对其“新能源”属性产生怀疑。
然而,近几年,动力电池技术迎来更多进展,为增程式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曙光。电池包成本的下降,使得车企有了更大的技术发挥空间。通过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在城市日常通勤中,车主一周仅需充电一次,即可满足日常出行需求,燃油发电机仅在长途出行或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补能手段,大大降低了燃油系统的使用频率,扭转了增程式汽车的以往印象。
专家指出,这种从“小电池大油箱”到“大电池小油箱”的技术转变,不仅是电池和油箱容量的简单调整,更是增程式汽车技术路线的一次重大升级,从曾经被视为纯电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妥协方案”,转变为如今精准适配用户多元出行需求的优势选择之一。
迎来“第二次黄金时代”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增程式汽车正在凭借自己的实力回击以往的质疑、不屑、轻蔑的眼光。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如今的新一代增程式车型技术,在系统、配置、设计等方面都展现出更强大的竞争力。随着现代、福特、Stellantis、大众等跨国车企的强势入局,更是为增程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市场竞争格局走向重塑。
眼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增程式汽车在用户价值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最初单纯解决用户的续航痛点,逐渐转变为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全方位出行体验,开启了增程式电动车的新时代。
如今,增程式与纯电车相比,可更多减少充电频率,让用户无需频繁寻找充电桩,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相较于插混车,增程式汽车通过优化发动机介入逻辑,降低了发动机介入时长,使车辆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以纯电模式安静、平稳地行驶,为用户带来更加静谧、舒适的驾乘感受。这种多方位的体验升级,让用户的出行从“无焦虑”进阶到“更从容”。
行业调研数据表明,增程式汽车的用户复购率高达65%,而纯电车型的复购率为42% ,这一数据对比,充分显示出增程式汽车在用户心中的认可度和吸引力不断提高,用户对增程式汽车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正在不断增强。
或许,正是这些来自技术驱动带来的用户、市场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也让以往对于增程式技术的一些质疑无的放矢。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市场的检验,增程式技术逐渐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开始从被质疑走向被认可,成为与纯电、插混并行的重要技术路线。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预测数据表明,到2030年,增程式汽车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占比将达到18%。这一数据表明,增程式汽车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纯电与插混之外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与其他技术路线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未来发展仍有挑战
技术发展几乎是没有止境的,而增程式汽车在技术、市场等方面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仍然有技术发展中的挑战因素。
从新能源汽车技术演进方向看,智能化深度融合、能源形式拓展以及结构轻量化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市场扩张路径上,区域分化和场景细分将进一步深化。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增程式汽车同样面临着来自纯电技术、插混技术的竞争。
增程式逐渐走向新能源汽车的舞台中央,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重新定义了新能源出行概念。它也为全球范围内部分地区充电不便的用户提供了一种“可油可电、无缝切换”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等地区,增程式汽车的优势尤为明显。这些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纯电动车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而增程式汽车既可以在城市日常通勤中使用纯电模式,享受零排放、低噪音的出行体验,又可以在长途出行时通过燃油发电,确保续航无忧。
在行业专家看来,如今增程式汽车的“逆袭”,既让跨国车企重新审视“技术至上”的思维模式,也开始加速向“场景导向”的研发理念转型。市场反馈表明,只有真正关注用户需求,从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出发,才能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跨国车企纷纷加入增程式汽车行列,这一现象充分印证了增程模式具备全球复制性。增程式汽车的发展,也推动着汽车产业走向“多元技术共生”的新格局,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事实表明,当跨国车企向市场进一步贴近,也使增程式的“第二次黄金时代”加速到来,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阶段性成果,更是用户需求驱动产业变革的生动注脚。有关行业人士认为,这场由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带来的新变化,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