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杭经济开发区
锚定争创“国家级” 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仁和里·杭实智造中心

  企业交流座谈会

  邻里节

  义诊活动

  上海招商推介会

  优尼克新投用车间

  南方泵业数字化车间

  土星动力产品图

  瑞银电子车间

  时光的表盘之上,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发展的进程。

  获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认定“专精特新企业优质培育服务园区”,入选浙江省“两业融合”区域试点……2024年5月,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以扩容提质和更名为契机,掀开了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年来,余杭经开区紧紧围绕省、市、区委部署要求,锚定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科技创新,奋力打造与“浙江经济第一区”相匹配的经济开发区,扛起余杭工业主平台的责任担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余开答卷”。2024年,余杭经开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07.76亿元,同比增长8.2%;今年1-4月,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8.64亿元,同比增长12.38%。

  01

  招大引强 

  推动招商引资落地见效

  去年年底,在余杭经开区招商小组的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下,年产10万台电动两轮车和四轮全地形车项目签约落户;阳春三月,余杭经开区上海招商推介会暨仁和里·杭实智造中心项目洽谈会隆重举行,近100位科技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话美好未来……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发展的后劲所在。余杭经开区全力招引优强企业、优质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有效推动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

  系统谋划招商布局。结合“一智三新”产业现状,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大机遇,抢先探索未来经济蓝海,基本形成“芯机能”(芯片、泛无人机、数字能源)重点发展细分赛道。联合杭实集团投资超10亿元,打造包含平层厂房、独栋厂房、研发办公楼等在内的复合型园区,壮大产业承载空间。

  精准发力招大引强。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2024年全年赴外招商55次,拜访市外企业97家,举办余杭区上海招商推介会等活动10余场,参加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等高端赛会活动。2024全年集中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超290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2025年一季度集中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额45.15亿元,其中已注册落地项目12个。

  护航项目加速奔跑。坚持落地为要,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加强准入研判、要素预配,全力保障项目“拿地即开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问题预警、分类分级协调机制作用,全力助推项目建设。2024年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个;2025年列入年度考核的14个产业项目稳步推进中。

  02

  向新求质

  实现智造能级稳步攀高

  “工厂如何利用大数据优化工艺?”“国家级绿色低碳工厂申报过程中,如何抓住要点、展示亮点、争取高分?”……在余杭经开区组织开展的余开“D”享·企业交流座谈会暨“护航领军”重点企业服务活动现场,南方泵业分享了企业的先进经验,并与华光新材交流探讨了未来工厂、绿色工厂、政府质量奖等资质的申请经验。

  余开“D”享活动是余杭经开区深化“余企D小二”服务品牌的生动缩影。余杭经开区积极落实“三送三给一揭榜”行动,以“余企D小二”服务品牌为立足点,打好助企服务、梯度培育、科技创新组合拳,构建起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助企服务体系,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纾困解难,开展增值化服务。2024年,余杭经开区深化园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完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全方位助企服务体系,制作集成项目投资、政策申报等信息的助企服务卡,全年发放800余份,成功创建“余杭区增值服务驿站”。搭建辖区内企业合作平台,打通供需对接桥梁,组织开展智能家居、新材料等领域产业链对接会9场,开展招工招聘、外贸政策解读、专精特新申报辅导等活动60余场。

  聚焦企业成长,加强梯度化培育。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特点,强化分类指导、分级培育,帮助支持企业提档升级。动态监测分析新建新投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力保障企业上规升级“颗粒归仓”,2024年新增规上企业18家;联合职能部门,整合优质资源,以“全门类、全周期、全要素”的扶持计划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截至目前,余杭经开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2家。

  聚焦产业升级,加快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做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重点推进南方泵业、大地海洋、同创顶立等企业的智能化工厂建设,其中“南方泵业高效节能泵未来工厂”列入2024年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名单,预计在完成项目验收后成为余杭区第三家省级未来工厂。

  03

  集聚要素

  激发创新发展强劲势能

  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空间要素的支撑。眼下,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仁和里·杭实智造中心项目正加快建设。随着一期项目6月启用、二期预计10月启动运营,这一新兴产业平台将为区域集聚更多优质资源,推动提升余杭经开区发展动能。一年来,余杭经济开发区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集聚人才要素、空间要素、创新要素,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紧抓创新人才引育。聚焦灵魂式顶尖人才,实现全职在岗两院院士零的突破,引进落地博士及以上领军人才领衔项目13个,2024年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23人,E类及以上领军人才52人;擦亮卓越工程师培育品牌,工程师培育联盟,落户全区首个卓越工程师实训基地,4人入选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

  提升创新空间质效。坚持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新增孵化载体4个,增加物理空间21.02万平方米,航世科创园被认定为市级孵化器。全面提升双创园、紫创未来智造谷等6大产业孵化空间运营绩效,建立健全物业运营、租赁收费相关制度,目前综合入驻率超过80%,落地尔深科技、朗蕴科技等13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释放创新主体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服务企业提高创新能力,2024年帮助辖区企业申报高价值发明专利168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开发区有58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有5家单位创新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强化资金保障,优化政策兑现流程,全年累计兑现科技中小企业房租补助39家、一企一策3家、人才项目3家。

  04

  乘势而谋

  催生城市风貌精彩蝶变

  眼下,杭州优尼克消毒设备有限公司年产2万立方米智能灭菌系统项目基本完工,即将进入投产运营阶段;杭州土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年产7万台全地形车智能制造项目建筑主体顺利结顶,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瑞银电子先进数智化绿色制造基地项目已正式投产,迈向“绿色智造”的道路更加坚定。城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一年来,余杭经济开发区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手联弹”抓实干,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宜居宜业性。

  高站位优化空间布局。去年,余杭经开区推进南部创业创新城建设,因地制宜探索沿湖开发模式,持续完善南片核心区重点板块城市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多轮内容深化并形成报批稿;在开发区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取得市政府批复的基础上,完成综合交通、海绵城市等六项专项规划编制并结题,形成地下空间资源“一本账”和地下空间规划“一张图”。

  高效率保障土地供给。推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对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施整体征迁出让,对老旧、低效的工业用地进行改造升级,2024年,盘活杰佰仕等9宗低效用地280.42亩,累计收储421.30亩工业用地;完成奉欣路以南工业地块三、奉欣路以南工业地块二等7宗工业用地出让,合计约387亩。

  高水平建设园区配套。围绕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园区宜居品质。2024年,树东路西延(仁良路-仁康路)等7条道路已完工;荼锦公寓已释放全部房源616套,截至去年底已入住485户;仁和第一幼儿园迁建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芳正国际部分商业开业、办公陆续入驻,桔子水晶酒店投入试营业,启航城主体结构已完工。

  05

  党建引领

  激励干部队伍实干争先

  去年12月,余杭经开区机关、国企支部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共计700余名党员参加2024年度党员集中轮训,党员们通过专题授课、学习先进、志愿活动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素质。抓好党建工作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强大力量。一年来,余杭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清廉建设等举措,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坚持党建赋能,增强队伍向心力。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用好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2024年组织开展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法纪教育基地等活动20余次,增强党员干部法纪意识,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长效。聚焦干部队伍本领提升,制定《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关于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领航经英”干部成长学院8期,内容涵盖工程招标、招商引资、财务管理等领域最新知识。

  突出实干进取,提升队伍凝聚力。出台《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机关党支部“赋能创优 破难争先”行动方案》,梳理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问题9个,实施专项破难攻坚行动5个,引导党员干部争先创优、实干担当、推动发展;2024年组织助企服务员走访企业2326次,协调解决企业招工难、申报难、排查安全隐患等问题诉求413个,护航企业发展。

  弘扬勤廉风尚,提升队伍免疫力。加强风险防控,聘任6位正风监督员,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的有效监督;推进公权力大数据平台常态化运行;开展违规吃喝、违规公务接待、“过紧日子”自查、因私出国境等多个领域的10余项自查自纠行动。加强廉洁文化宣教,优化亲清廉线阵地建设,2024年组织接待10余批次200余人参观学习。

  行而不辍,奋楫者先。未来,余杭经开区将持续对标全国先进、全省一流,加快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配套建设,打造更具开放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本版组稿/吴怡倩 王婷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7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5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7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9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1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2版:两会特别报道
锚定争创“国家级” 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余杭时报两会特别报道06锚定争创“国家级” 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2025-05-27 2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