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循光奋进 串珠成链
余杭教育书写“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育才小学开学礼

  “我们从‘浙’里走来”余杭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比赛

  海创幼儿园海创园区等11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园评估

  家门口青少年宫新增仓前云溪小学教学点,开设书法课

  余杭中小学生STEAM创新创意大赛之智能机器人竞赛现场

  余杭区深入推进优教行动

  专家进校园

  全年建成学校项目26个,新增学位3.05万个;19所中小学通过省级“示范食堂”验收;引进落地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浙大教科等优质资源,名校集团化在校生覆盖率提升至84%;新增省现代化学校10所,连续两年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获评A级;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在余杭,一个个美好教育新图景不断涌现,绘就教育强区建设的生动画卷。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教育局锚定“城市新中心 余杭好教育”建设目标,加大教育投入、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以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赋能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用心用情答好“教育民生卷”。

  本版组稿/王媛媛 张玮逸

  “良育”成器

  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获部级荣誉

  育人之本,莫如铸魂。为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提供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美好教育的应有之义。

  2024年,区教育局通过“统筹布局+机制配套”“高校引领+一体研训”“校内外共融+资源供给”的三元联动工作举措,打造以“根植良渚文化,培育文化自信”为核心的“良育”思政教育品牌。《人民教育》刊发《浙江杭州余杭区践行总书记嘱托 在学校落地落实见行见效》思政教育工作经验。

  这一年,余杭各校思政课堂广泛吸纳优质、鲜活的教育资源,推动思政教育有活力、接地气、入人心。良渚第二中学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学代表,在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理想实验学校被授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德育研究》重大课题实验校。

  当下,余杭教育正围绕“良育成器、启智润心”主题,深化探索“良育”思政品牌体系的实施路径,按照“一年示范扩面、两年创出成绩、三年打造示范”建设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成具有余杭辨识度的思政教育品牌。

  优质均衡

  让更多余杭学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从家到学校步行只要10分钟,我们见证了学校一点点建起来,正好赶上孩子入学,真的太方便了。”2024年9月,杜甫小学投入使用,让家长张先生感受到余杭教育的“美好”。

  为满足广大家庭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2024年,余杭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26所新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数30576个。全年开工项目8个,新增学位数5850个。年度建成项目个数、建成项目新增班级数和学位数均达到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的最高值。

  数字背后的新学校,或白墙灰顶、江南韵味,或精巧雅致、设施先进,或设计大气、科技赋能……在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助力下,不断驶上“新名校”快车道。

  2024年8月,余杭启动新一轮名校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锦绣育才教育集团项目”“余杭未来教育集团项目”“浙大教育科技项目”三个合作办学项目落地余杭,以“挂牌+托管办学”的形式与区内8所中小学开展合作办学。至此,余杭与名校集团化合作覆盖10个镇街68所学校,形成十大名校集团化体系,名校集团化在校生覆盖率达84%。

  今年3月,余杭捧回一项重量级国字号荣誉——我区成功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进入全国这份“优质均衡”名单并不容易。这意味着,余杭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方面,共32项评估指标中已实现“项项达标”“校校达标”。

  优质均衡,也是地域发展的融通共进。余杭启动乡村教育共研联盟,彭公小学、潘板小学等12所学校组建联盟,以“家门口的好教研”为载体送教上门,构建区域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下沉式服务”新模式,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教育优质资源的阳光洒向更多的孩子。

  民生关切

  以爱为底色 传递有温度的教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百姓需求的聆听和回应,一直是余杭教育的“心头大事”。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余杭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着家长们的热切期盼。2024年,我区深化培育“优享+”学前教育共富发展模式,全区优质园覆盖率提升至99.92%,居全省前列;良渚云华幼儿园荀梓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幼儿园海创园区等11所幼儿园顺利通过省一级园评估,通过数量居2024年全省第一。

  小托育,大民生。为了更好破解“带娃焦虑”,余杭探索实施的“托幼一体化”模式成了许多双职工家庭的新选择。为满足区域内家长需求,余杭充分挖掘幼儿园托育潜能,引导有空余学位的幼儿园延伸开展托育服务。2024年,全区共开设50个公办托班、14个小托混龄班,推出1131个托位,实现公办托班点位12个镇街全覆盖。

  让家长们纷纷点赞的,还有一个个“家门口的青少年宫”。2024年,“家门口青少年宫”工作被列为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这一年,余杭增设鸬鸟小学、仓前云溪小学、东风小学和闲林和睦小学贤和校区4个教学点,将“家门口的青少年宫”推广至西部四镇。全区共有8个教学点,开设课程数42门,总计760个班次开课,让2万余名青少年儿童在家门口享受普惠、优质、便捷的校外教育服务。

  午间躺睡全覆盖、暑期托管扩面提质、上线“余心悆见”心理咨询小程序、深入实施“营养+”计划、筑牢校园“安全网”……一项项教育民生服务汇聚,以爱为底色传递有温度的教育。

  师资引育

  名师数量倍增 余杭跑出教师成长“加速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余杭区教育局持续打造引才“强磁场”,创建资格筛选、视频遴选、线下比选的“引才甄选”机制,不断拓宽引才路径,推动建设教育人才高地。

  杭二中未来科技城学校引进竞赛国际金牌教练庄晓波,辅导1人获得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人获得全国决赛金牌,4人获得全国浙江省一等奖。

  余杭第一中学引进物理竞赛金牌教练李红伟和杭二中首创班物理竞赛金牌教练于强,辅导学生斩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

  为引进更多的名优教师,余杭实施教育人才新政等5项惠师政策,惠及教师近千人次。2024年面向全国招引名优教师54人,其中特级正高教师7人。除此之外,通过合作办学引进省市教育人才,柔性引进全省领军校长、教师40名;聚焦优秀高校毕业生,开展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2024年累计招聘新教师514人。

  向内赋能,构建教师成长“金字塔”。余杭针对领军型人才,对标省特级教师标准遴选54名领头雁,组建“双领”名师班;针对骨干教师,持续发挥由省市教育专家领衔的68家区内外领军领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打通教师从“新锐教师”“教坛新秀”至省市名师的成长道路;针对新教师,通过教学能力比赛等12项“优师”支持项目,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余杭教育助推每一位教师拔节生长,为每位教师定制成长方案,让每个教师都在团队里……2024年,全区新增杭州市星级学科带头人等市级以上名优教师134人,评选区骨干教师、区名师126人。

  科学育人

  着力培育“余杭科创新一代”

  “科技”与“创新”是国家战略擘画,余杭作为“浙江数字经济第一区”,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前沿阵地。余杭教育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在省内率先全面实施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科创教育,构建区域“大科学教育”育人体系,先后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科创教育成绩斐然。

  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浙江省区域赛中,余杭学子共斩获242个奖项,有36支队伍闯进国赛。在总决赛中首次参赛的余杭学子斩获1金1银1铜的好成绩。

  此外,余杭联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余杭区科创教育研究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创竞赛,共参与15大赛事51个赛项,斩获国家级奖项178项,省级奖项467项,市级奖项155项,总计800项。瓶窑中学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已来,余杭以“基础普及、兴趣激发、能力培养、创新实践”为原则,构建了覆盖小初高全学段的课程体系,并将“AI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通过“标准校—中心校—基地校”三级体系,形成“2大基地校辐射4大中心校、带动85所中小学”的网格化布局,确保城乡学校同步发展。

  新学校落成、优质学位增加、合作办学深化,余杭教育在关键处落子。2025年,余杭计划投用学校项目12个(含4个局部先行建成投用学校项目),新增学位19980个;持续强化名优资源引进力度,加快推动杭州外国语学校余杭校区等项目落地;持续加大对区内重点学校的扶持举措与保障力度,加快打造出具有省市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的本土名校,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持续答好“教育何为”“教育有为”“教育可为”的时代课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7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5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7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9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1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2版:两会特别报道
余杭教育书写“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余杭时报两会特别报道13余杭教育书写“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2025-05-27 2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