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黎晶 宋晗语 陈佳青 陈坚 林雪凡) 昨日,位于余杭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核心设备正式启用。这套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超重力大科学装置能够营造超过地球重力千百倍的“超重力场”,实现“时空压缩”。
“这台离心机容量达1300g·t,在100g超重力下可载重13吨,超越美国此前保持的1200g·t纪录。”中科院院士、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教授陈云敏说,整套装置为我国自主研发,攻克了48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控制系统的完全自主可控。
科学家通常将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9.8m/s²称为常重力,用1g来表示,大于1个g就叫超重力。例如,游乐场的过山车会产生2—3g的超重力。而本次启动的首台离心机CHIEF1300可以在实验舱内制造出300g的超重力环境。
“在这一超重力环境下,1米高的模型土箱等效于100米深的地层,1小时实验可以完成长达400多天的地质变迁,1克炸药能模拟1吨TNT的爆炸当量。”主机组组长汪玉冰分别举例说明了超重力模型实验的“缩尺”“缩时”“能量强化”三大效应。“真正实现了‘一眼万年、一步千里’的时空压缩”。
当天一同亮相的还有18台自主研制的机载实验装置,覆盖岩土地震工程、地质过程等六大领域。其中,深海高压温控实验装置首次将可燃冰开采过程搬上离心机。“它能精准复现从深海到海底储层的环境,现场需要400多天的试验,在这里1小时就能完成。”装置负责人王路君说。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在离心机高速运转的同时,实验装置也在同步进行地震、海啸模拟等动态变化、多因素作用的实验。”陈云敏院士把离心机独特的“动中有动”奇观形象地比喻为“让孙悟空在离心机里翻跟斗”。
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杭州超重力场是浙江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从2009年提出构思,2016年列入国家规划,2019年启动建设,到今天核心设备启动,历时超15年。
眼下,杭州超重力场另外2台容量分别为1900g·t、1500g·t的超重力离心机正在抓紧安装中。2026年全面建成后,杭州超重力场将成为世界上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多学科超重力实验设施。未来,它将作为公共实验平台开放给全球科学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