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见证了亚运火种采集的经典瞬间;良渚文化元素“沉浸式”融入亚(残)运会,成为国际体育盛事的文化底色;首届“良渚论坛”圆满筹办,以良渚文明为“原点”与90个国家展开了文明对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致贺信,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良渚故事作出明确指引。
这一年里,良渚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斩获佳绩,相关工作信息多次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浙江杭州加强良渚遗址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获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专篇刊发。
这一年里,良渚文化研究传承等工作达到新高度,良渚作为早期国家社会代表,入编国际权威考古学著作《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八版);良渚遗址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良渚博物院入选2023“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候选单位名单、第二届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2020-2022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年度人气推荐奖、社会活动组织推荐奖、志愿者之友奖。
本版组稿 宋晗语 摇慧敏 王宁 朱成琪
“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良渚遗址调研,坚定的话语重若千钧。
时至今日,“保护”二字依旧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2023年以来,良管委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良渚遗址科学保护、整体保护、有效保护。
一年来,良渚遗址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文物保护、民生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成果粲然可观。协助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组织召开专家考察及论证会,《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规划审查及批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持续开展“文物安全365行动”、遗址保护管理状况排查整改提升专项行动以及卫星遥感图斑比对核查,全面提升保护能级。“构建良渚遗址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机制”获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提名奖。
数字赋能保护。良管委持续升级完善“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实现与省市文物部门数据贯通,成为全省首批通过验收的文物安全应用场景建设“揭榜挂帅”试点项目。浙政钉端上线图斑比对、项目踏勘、农户建房、项目监管、遗址维护等功能模块,扩充数智文物保护图谱。深入开展日常监测和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专项监测,累计96万余条采集监测数据极大扩充了“保护数据库”;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申报的潮湿环境土遗址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入围终评;与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深化,收获百万科研经费。此外,良管委还积极申报浙江省2024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第一批项目,“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与石灰岩造像综合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已通过初评。
“要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这样总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意义。
良渚文化的研究与普及之路征途漫漫,却也星光熠熠。2023年,研究工作成果斐然,《中国早期文明丛书》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荣获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良渚MEI”生活美学联盟首批研究成果“良渚核心色”重磅发布,开创国内文物原创色彩体系之先河;完成《良渚文献集成(良渚考古发掘史料集成)》《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图录出版;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世界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标准化研究—以良渚古城遗址档案为例》通过验收。
思想交流碰撞,引来文明百花齐放。2023年,良管委承办国家文物局文物政策法规研讨培训班,与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联合主办“遗址博物馆与中华文明起源论坛”“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论坛”等重量级学术活动,以“良渚讲堂”等系列学术交流品牌为载体,邀请学界大咖分享交流,线上传播量居国内同类活动前列。
良管委还受邀参加剑桥大学遗产研究中心举办的“后世俗社会的精神性与遗产价值”学术论坛,在国际舞台上介绍良渚相关经验做法,持续提升良渚文化国际辨识度和世界影响力;“杭州良渚日”期间成功举办“良渚与世界”中希文明对话,中华文明圣地与西方文明之源通过交流对话,推动两大文明古国于“和而不同”中走向“美美与共”。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带着对中华文明的深邃体认。
如何在更大视野下,讲好文明故事,建好文化品牌?良渚博物院策划推出“礼记:中原夏商周礼乐文明展”,与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等互办展览,展示中华文明比较研究成果;“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入选2022年度博物馆100个热门展览和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良渚文化还精彩亮相“何以文明”联合国特展,首次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移动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时空框架,面向全球传播五千年文明之声。
如何弘扬中华文明,让不说话的文物“活”起来?2023年,《良渚》纪录片以全省唯一的身份入选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活动优秀项目;“良渚文化”入选浙江省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长期开设“西门市集”,良渚文创旗舰店、李白图书馆、肯德基良渚文化主题餐厅迎接八方来客,形成“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经济圈”。
“活”起来的实证来自于一连串的数据:“一小铲 五千年”公众考古直播活动,20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2023良渚音浪嘉年华”线上传播量超2亿次;新增自主研发文创产品88款,良渚文创荣获“2022年浙江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金奖,杭州市“杭城迹忆”文创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终评推荐文创产品”;联合央视推出的良渚博物院馆藏文物刻符黑陶罐专题传播量达150万……还有穿越五千年华夏文明舞集《良渚》亮相国家大剧院;纪录片《我家城墙五千岁——良渚古城土遗址保护实录》先导宣传片亮相2023年香港国际影视展;《行走中国—良渚文化》在ChinaDaily海外平台上线;良渚文化亮相金砖国际纪录片联排中国篇《过去照亮未来》;《“良渚”中华文明全球青年分享会》全球召集令正式发布……推陈出新、大众传播,良渚文化的多元传播路子越走越广。
“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运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窗口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
助力亚运,良渚文化再次精彩出圈。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功举行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吸引了国内外1500余家媒体平台同步分发,曝光量破百亿次。亚运会开幕式,良渚文化元素满眼皆是,彰显大国文化自信。良渚元素深度融入亚(残)运会火炬、奖牌、吉祥物及部分场馆设计,体现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与现代体育精神的精彩碰撞。亚运期间,良渚遗址还入选亚奥理事会、亚残奥委员会大家庭服务宾客项目以及亚(残)运会城市采访线之“文明探源线”,成为推动城市文化传播、积淀以及城市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2月1日至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良渚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阐明了良渚文化的独特价值,揭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鲜明特质,表达了对办好“良渚论坛”的殷切期望,为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共同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论坛期间,91国艺术家、汉学家与国内高校、文博场馆、考古研究机构等专家开展多层面交流,“新时代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分论坛以及艺术家采风、创作等活动的接续举办,加强了不同国家学者之间的思想沟通,促进了学术探讨,和文明交流互鉴。
值得注意的是,良管委聚焦世遗保护利用,在论坛期间积极把握宣传窗口效应,增强良渚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先后推出《文明对话,何以“良渚”》等原创稿件170余篇、《汉学家眼中的文明互鉴》《光》等融媒产品60余个,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70余家主流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涉及“良渚论坛”的宣传在全球网络总传播量超10亿次。“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位居“2023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榜首。
“五千年中国看良渚”
12月14日,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推进大会举行,标志着余杭将举全区之力,全方位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
2023年年初,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推进工作被写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11月10日,杭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召开,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写入报告和《决定》。同月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上,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同样被写入全会《决定》,标志着这项以“良渚文化”为核心的文明拓展命题,从“余杭行动”上升为“杭州举措”,并成为全省关注的重要文化战略部署。
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充分挖掘良渚文化的实证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经济价值、传播价值,全方位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文化金名片,已是唱响古文明时代新曲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高水平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良管委推进成立良渚文化大走廊工作专班,组织大调研大走访大解题活动,会同区委办邀请市决咨委专家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同时,编制战略规划,梳理产业方向,目前《良渚文化大走廊发展战略与行动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随着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正式成立,“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政策20条”和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首次对外发布,一个个项目落地,定将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成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耀眼明珠。
2024年,良管委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四个地”目标不动摇,在创新保护手段、提升保护能级;深挖价值内涵、丰富研究成果;提升国际辨识度、扩大世界影响力;赋能区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高标准推进良渚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奋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良渚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