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这是余杭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诸多压力叠加、多重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卫健人交出了成效显著、亮点频出的答卷。
2022年度健康浙江考核全省第9,健康杭州考核全市第2,获评健康浙江考核首轮3年先进县,健康杭州建设示范标杆区,实现浙江省健康村全覆盖,余杭健康乡村建设经验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推广(全省唯一);深耕全省唯一“两慢病综合改革示范基地”,余杭模式获评健康浙江行动示范样板和杭州卫生健康“十大有影响力事件”;在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结果中,位列全省区县第七,获评优秀等次;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位列全省区县第五、全市第一……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为了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2023年,余杭区卫生健康局不断推进“舒心就医工程”516专项行动。聚焦“看好病”“好看病”“少生病”“更健康”“聚品牌”五大赛区共16条赛道,奋力推行卫生健康现代化,加速驶入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不出社区,慢病一体化门诊近在咫尺,慢病检查配药一站式搞定;家有宝宝,“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推出“24小时云服务”,新手爸妈带娃不用愁;动动手指,入院就诊全流程线上完成,检查结果医院间互认共享……在余杭,就医成为一件省心、舒心的事。
01
好看病 看好病 从“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迈进
“这么多‘一号难求’的省级名医专家来‘家门口’熟悉的老牌区属医院坐诊,以后孩子看病方便多了。”12月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余杭儿童诊疗中心正式落户余杭二院。揭牌仪式现场,浙大儿院联合余杭二院开启首场大型义诊活动,黄女士早早预约了浙大儿院唐兰芳主任医师的义诊号,不到15分钟就带孩子看完了病。
2023年区卫生健康局着力打造高水平医疗健康资源集聚区,持续深化区院共建合作,助力浙大一院总部二期项目顺利开工。为进一步满足辖区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区卫生健康局主动谋划,积极引入浙大妇院、浙大儿院等省级头部医疗资源,区院共建“浙大妇院余杭院区”“浙大儿院余杭儿童诊疗中心”,与浙大口腔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浙大口腔余杭诊疗中心”,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均衡。与此同时,继浙大口腔余杭诊疗中心后,浙大二院骨科余杭中心、浙大儿院唐兰芳小儿呼吸名医工作室、董关萍小儿内分泌名医工作室、浙大邵逸夫医院“陈恩国名医工作室”以及7个市一医院名医工作室也都纷纷落户余杭,余杭优质专科资源更丰富。
如今,越来越多余杭居民和黄女士一样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日前,90岁的许奶奶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被紧急送往浙大一院良渚分院,病情危险需要立即手术。来自浙大一院急诊创伤中心的杨小锋主任带领团队,完成了全区首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手术。手术难度更大、但效果更好、创伤更小,术后许奶奶恢复良好,半个月就顺利痊愈出院了。
专家下沉不仅要留下技术,更要带出一支队伍。2023年,区卫生健康局启动“卓越医师”培养计划。来自省、市三甲医院的25名“大咖”医师与余杭区50名医疗青年骨干组成25对师徒,以老带新、以优促新,助力余杭区医务工作者在实践学习中快速成长,加快辖区医疗学科建设发展,促进辖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家门口”触手可及的医疗资源变丰富,带给群众真实可感的幸福体验。随着“舒心就医工程”516专项行动中“看好病”赛区的不断推进,余杭顺利建成包含324位省市名医专家的专家库,通过院间资源共享、名医下沉、科研指导、管理同质等强劲“输血”方式,余杭区各院“造血”功能得到提升,2023年成功完成3家区属医院共4个市级重点学科建设。
纵深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档升级的同时,区卫生健康局不断落实医疗服务有序扩充工作。据悉,2023年,区卫生健康局完成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改扩建工作,以完善“医共体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医疗网络建设的方式,推动“好看病”赛区建设,“15分钟健康服务圈”更加完善。
02
少生病 更健康 聚焦医疗“关键实事” 办好健康“民生大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余杭区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征程上,一老一小最能感知其中的温度。
家住径山的李大伯患高血压多年,签约医生林秋萍深知,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需及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于是为李大伯量身定制检查项目。如今,来家门口的服务站检查已成为李大伯的日常。
2023年,余杭通过建设“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链路、路径化的慢病管理模式,进一步实现慢病“医防融合”,有效破解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高发病就医难题。
如今,余杭已实现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慢病”一体化门诊全覆盖,患者只要在一体化门诊刷一刷市民卡,就能进行诊前的健康评估。健康评估的数据将第一时间传输到医生的诊疗平台,大大缩短了患者的诊疗时间。
打造全民大健康体系,区卫生健康局不断落实“少生病”赛区建设,2023年全区完成老年人结直肠癌筛查6800余人,为36000余名幼儿园在园生完成免费乳牙涂氟,提前超额完成各项省市级民生实事任务。
2023年8月,位于余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正式启用,一经开放这里便成为了家长孩子们的热门去处,来自卢旺达的新手奶爸乔丹和儿子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我们很少有机会跟当地人交流。我和妻子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在育儿方面有些手足无措,但自从居住到了余杭街道,无论孩子生病、体检还是打预防针,都能在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体验到一站式服务,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乔丹说。
眼下,余杭区内0至3岁婴幼儿有3.6万人,以余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区卫生健康局积极打造集儿科医疗、预防保健及养育照护于一体的“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创新推出“24小时养育云服务”,组建“舒心育儿”帮帮团,提升家长养育技能,积极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12月底,余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入选第一批杭州市儿童友好医院。
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对于双职工家庭,“幼有所托”和“幼有善育”同样重要。早上8点钟,95后宝妈、女创客李洁将孩子送到托育班后,步行不到一百米就来到她所在的创业公司。梦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嵌入式托育园不仅为李洁解决了创业过程中谁来带娃的难题,也满足了她对孩子更高托育品质的需求。
2023年,区卫生健康局积极建设普惠托育机构、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等,新建普惠性托育机构13家,新增托位3058个,其中托幼一体化托位2044个,建成3家园区嵌入式托育机构,新建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28家,托育服务多元供给,持续擦亮“幼有善育”金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更健康”赛道建设,余杭区在实施1200元生育补助的基础上,接轨杭州市育儿补助新政。自2023年9月10日新政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底已新发放二孩三孩生育补助2200余万元,实现了一孩二孩三孩生育补助全覆盖,全年补助资金超过3000万元,在全市排名首位。
03
聚品牌 更幸福 细微之处见“温度” 健康守护有“深度”
“在村里就能享受到免费的义诊,让我这肩颈痛的‘老毛病’有了疏解的法子。”日前,一场党建联建引领下的医疗入村社服务,让中泰街道新泰村的村民们感慨万分。
在余杭,党建联建引领下的医企村校多方共建医疗服务体系新模式,正不断缩小居民就医“半径”。2023年,聚焦“舒心就医工程”516专项行动“聚品牌”赛道,余杭区三家区属医院创新推出“一快两好”“禹上二院医路通”“良玉康健”等党建联建品牌,为辖区群众提供上门体检、义诊、省市专家对接等定制化服务。截至目前,已派出健康团队86个,提供义诊、讲座140余场,受益群众8900余人。
以品牌建设下沉健康服务之余,区卫生健康局还不断建强医企联建纽带。2023年,余杭区在菜鸟等3家规上企业设立“健康驿站”,开通入企“健康直通车”和“健康咨询专线”,开展活动7场,惠及企业员工1200人。同时,在之江实验室、西站枢纽等地设立医务室,累计处置接诊160余人次。
数智化让百姓更有“医”靠。2023年区卫生健康局不断丰富智慧医院应用场景,为群众带来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效率太高了,看病越来越方便了。”日前,家住五常的胡阿姨因经常咳嗽来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接诊医生建议她拍个CT看看。一小时不到,胡阿姨便拿到了自己的CT报告,医生告知其只是肺部有些炎症,需要服药一段时间。
高效的背后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服务系统的上线使用,该系统利用AI,辅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让疾病早筛早诊早治成为现实。截至目前,该系统在全区3家区属医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辅助诊断48.62万人次。
2023年区卫生健康局全面拓展智慧健康场景,积极建设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余杭健康大脑,打造数字化智能型医共体,先后完成3家区属医院、12家医共体分院新一代信息系统上线及应用。同时,深入开展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互联网+护理服务”,实现3家区属医院、12家医共体分院全覆盖。
奋进者永不止步。2024年,余杭区卫生健康局将继续锚定“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目标,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发展理念,紧扣人民群众需求期盼,在深化“舒心就医工程”516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舒心就医工程”一二八计划,即以打造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区为核心,实施“双十计划”及专项提升行动,全面引领卫生健康事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建设中走前列、作示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本版组稿 朱筱 王昵 黄子珍 丁金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