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锚定“水清岸绿天蓝”目标~~~
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水清岸绿天蓝”目标
区三治办高质量谱写环境建设新篇章

  2023年是余杭区治水治气治废工作办公室成立第三年。这一年,区三治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强治理、重保护”,统筹推进五水共治、河湖长制、大气治理工作。继2017年、2019年、2020年三夺“大禹鼎”铜鼎之后,我区捧回治水历史上的首个“大禹鼎”银鼎。全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区控以上断面水质均达Ⅲ类以上,市测以上河道水质月度不达标数较2022年减少16条,未出现返劣河道。空气优良率88.5%,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

  本版组稿 刘晓颖

  这一年  我们步伐铿锵

  党建引领,坚守信念。2023年8月3日,杭州市余杭区治水治气治废工作办公室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利用“周三夜学”,结合主题教育,持续开展党员学习,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在治水治气治废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补齐短板,夯实基础。针对污水系统与城市人口、产业发展增速不匹配,我区共启动实施140个“五水共治”项目。其中,余杭污水处理厂四期项目完工并投入运行,污水日处理量可达15万吨;上坟山、良渚新城、永福3座污水泵站扩容改造基本完成,新增污水输送能力13.5万吨/日;完成仁和、仓前、五常、瓶窑四个镇街提质增效任务,实现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

  完善机制,筑牢防线。进一步发挥治水办和河长办集中办公的优势,避免多头指挥,确保政出一门,形成工作合力。区三治办联合区住建局出台《余杭区住宅小区排水设施长效管理办法》,探索解决老旧小区内部雨污管网运维缺位造成的生活污水溢流难题;将工地废水排放监管纳入施工企业信用惩戒清单,齐抓共管,逐步消除监管盲区;着眼问题化解,形成“发现-评估-整改-验收-回头看”的闭环机制,有效杜绝“治反复、反复治”。

  这一年  我们奋勇向前

  解群众急难,机制高效监管有力。设立河长公开电话,主动收集舆情信息,区三治办与镇街、村社形成联络机制,接到问题即刻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投诉人做好沟通对接、协调整改,累计处理群众信访投诉问题27件,主动化解舆情信息8件。同时,针对群众反映的污水满溢、排涝不畅等共性问题,区三治办组织开展联合会商,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在《余杭时报》开设“五水共治曝光台”,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全年主动曝光12期。

  排群众愁忧,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针对19天沙尘天气、27期污染天气预警,区三治办采用“人防+技防”,督促在建工地全天开启围挡喷淋装置,要求洒水保洁全天12次以上;道路雾炮、洒水循环作业频次达到12次以上,保持地面微湿无浮尘;重点关注涉尘企业,鼓励砂石码头停止作业,逐步消除扬尘源污染;扩大“技防”范围,选定54座铁塔基站挂载“高点瞭望秸秆智能预警系统”高位监控使用,发现火点预警直接联系村社网格巡查队员,将扑灭处置火点的时间缩短至10-20分钟,极大提升秸秆焚烧处置效率。

  谋群众期盼,共同维护水清岸绿。2023年,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0882次,发现处理问题18024件。民间治水力量不断加强,全民护水“绿水币”注册人数达96173人,累积上报处理问题11114个,“绿水币”兑换积分109927分,民间治水力量不断加强。深入推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2614个。积极推广“众人的河道众人商量着治”基层治理模式,探索黄湖镇青山村“善水基金”可持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为全社会参与水环境保护提供新思路。

  这一年  我们直面挑战

  重大活动强保障,乘势而上展神采。在亚运火种采集、亚运赛事、“良渚论坛”保障时段,区三治办对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半径1公里、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半径3公里、“良渚论坛”4个活动点位半径1公里内重点区域每日巡查,形成问题当日交办、隔日验收的整改闭环机制,累计出动1500余人次,巡查涉水点位326个、在建工地36个,发现整改涉水问题230个、扬尘问题113个,圆满完成重大活动环境保障工作。

  宣传活动造氛围,亮点纷呈现神采。2023年,我区成功创建2条省级美丽河湖、5条市级美丽河湖、1个水美乡镇、3个城乡亲水节点、8个“乡村水客厅”。积极承办全国水库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全市“点亮护河承诺 扮靓大美湿地”主题志愿活动、全市“媒妁之言”庆亚运治水宣传品评比活动。全年累计开展流域共治、找寻查挖、全民护水等治水宣传活动3102场次,其中区级及以上210场次。水环境工作累计获国家级媒体报道104次、省级媒体报道58次、市级媒体报道94次,里洪小微水体、四岭水库、闲林水库等美丽河湖两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水岸共治护水清,河畅景美透神采。全区完成1322.29公里河道、59.8公里区级及以上湖泊水库岸线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共发现新增入河排口7615个。开展迎亚运水环境保障“碧水雷霆”专项行动,完成历年中央环保督察等“回潮”问题整改销号30件。完成径山镇农田退水“零直排”“零碳田园”试验区创建,实现节水30%、节肥10%、甲烷排放减少20%、总磷、总氮消减25%。完成200公里河湖水域岸线复核,449个河湖遥感图斑核查,全面推进北湖、南湖、三白潭、梦溪水乡综合保护,北湖湿地入选首批省级“观鸟胜地”,苕溪流域发现全球新物种“苕溪鱲”。

  这一年  我们怀揣底气

  五水智治创样板。深入推进“五水智治——多维联动智慧治水”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建设,“1+5+10”的智慧治水体系初步建成并试运行。在全省率先开展“五水综合指数”研发,指标量化五水治理成效,形成数字化评估体系,为全省全市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治水评估模式。

  智慧巡检添助力。充分发挥无人机、无人船走航功能,精准“把脉”水质变化,提高河道巡检效率,实现精确溯源、高效整改。新增24套河道水质监测设备和4套蓝藻自动监测设备,实现重点水域水质及饮用水源地蓝藻自动化监测。通过11套重点道路在线扬尘监测系统、214套工地扬尘在线系统,处置扬尘在线超标问题2054起。

  精准管控提效能。在瓶窑镇实施“治反复、反复治”智能雨污分流试点,有效改善长命港水质;余杭街道铁林港利用水循环技术、五常街道盛世嘉园河采用异位净化处理技术、仓前街道红卫港采用污水原位净化技术、良渚街道金家渡港利用纳米曝气技术,全年相关河道水质平均提升到Ⅳ类;闲林街道携手杭州双碳研究中心试点河道淤泥超高温预处理堆肥零碳资源化技术应用,探索解决河道清淤项目渣土出路 。

  2024年,是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的第11个年头。

  区三治办将锚定“水清岸绿天蓝”目标,奋力开启水气治理“后亚运”新征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7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1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1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3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4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5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6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7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8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29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1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32版:两会特别报道
区三治办高质量谱写环境建设新篇章
余杭晨报两会特别报道21区三治办高质量谱写环境建设新篇章 2024-01-17 2 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