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谱写“八八战略”新篇章。2023年,区文广旅体局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紧抓亚运契机优化城市观光体验,立足保护传承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推进全域提升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夯实安全基石筑牢文旅体发展防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这一年,区文广旅体局获评浙江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省十大工程之一的“文旅融合工程”连续2个季度获评五星;荣获“推进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成效明显”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力、转化利用成效明显”两项省级督查激励;荣获2022年度全省文旅消费品牌创建优秀单位。创成全省唯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入选省级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试点区县、省级“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区县,正创建浙江余杭良渚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组稿 吴一静 梁颖琪
01
公共文化触手可及 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023年,区文广旅体局以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为总抓手,精心谋划、持续发力,着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为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厚植文化自信、注入精神力量。
文化地标建设聚力善成。构建“5+18+X”的公共文体服务设施体系,高规格举办“良渚论坛”,结合良渚文化大走廊规划建设,形成包含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博物院、光剧院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集群。整合文化馆、图书馆、非遗馆、剧院、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文旅大数据中心等六大场馆,高效提升余杭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区文化馆、图书馆以一级等级通过省基层重点公共文化设施专项提升验收,余杭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跃升。率先开展文艺赋美工程试点,举办“余韵飞扬·艺秀星空”演出8000余场,参与人次超10万人。持续开展“美丽洲”“相约”系列惠民品牌活动219场次,惠及群众40万余人次。常态化开展讲座、展览、读书会等全民阅读活动3600余场,参与人次超65万人。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城乡布局,截至目前,区内共有“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3个,余阅公共阅读空间70家,城市书房6家,文化驿站3家,省市级乡村博物馆13家。
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指导申报国家、省、市文化艺术基金扶持项目25项。今年以来,余杭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共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37项,市级59项,其中《却金亭·禅悟》荣获李渔杯首届全国清廉戏曲优秀作品展演十佳剧目,《却金亭》问鼎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兰花奖·新剧目大奖”。精心打磨亚运系列作品,《十八般武艺》《春来江水绿如蓝》《大陆花灯》等6个节目入选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暖场节目资源库,原创歌曲《You are the wind》和《玉鸟飞飞欢迎你》入围亚组委第三批亚运歌曲征集前50和前10。
文物保护工程守正创新。提升文保单位安全防护设施,完成径山镇径山寺遗址等15处文保单位(点)安防工程建设和余杭街道省级文保单位舒公塔安防提升工程。加强文物基础数据管理,完成百丈镇釜托寺等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编制。公布259处余杭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启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古城遗址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东磵桥和洞霄宫遗址入选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台门(中共临余工委旧址)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非遗创新传承助力共富。成功举办“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成立大会,茶联盟秘书处正式落户余杭,圆满完成申遗成功一周年庆典活动。区级数字非遗体验馆试运营,自主研发余杭非遗主题“禹航号”沉浸式剧本杀。成功创建“茶道之源”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中泰竹笛”省级非遗工坊,带动周围10个传统手工村落的1000多户农户参与生产就业。径山茶通过“非遗+文旅”融合,实现年销售总额13亿元,三产产值近35亿元,带动乡村旅游营收近7亿元。发布杭州市首个乐器类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中泰竹笛》并通过省级地方标准,中泰竹笛年产值超过3亿元,《中泰竹笛助力共富案例》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02
亚运惠民激发动力 织绘健康生活美好蓝图
2023年,区文广旅体局全力攻坚亚运保障,同时做好亚运“后半篇文章”,赛事集聚激发体育内动力,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新中心。
书写亚运保障满分答卷。聚焦“办好一个会 提升一座城”,保障七人制橄榄球和女子排球两个项目70场比赛,服务观众12.5万余人次。圆满完成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属地保障任务。良渚文化元素亮相亚运会开闭幕式、吉祥物、火炬、奖牌等场景。共接待4批次亚奥理事会及亚残奥委员会宾客大家庭成员240余人,接待媒体团等53批次1000余人,曝光量超2000万,向世界生动展示了余杭历史与现代交汇、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独特韵味。
持续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位于未来科技城的科技文化中心—国际体育中心核心区块的6万座专业足球场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27年竣工。依托全区284名基层体育委员、330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度动员开展区第十二届全民运动会5个组别22个大项148个小项赛事,动员超万人次线下参与、230万人次线上线下关注。完成新建省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7个,体育健身设施15处,嵌入式体育场地103个,环浙步道32公里等民生实事工程,逐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的“10分钟健身圈”。全省首创贯通中小学与高校的学校体育场馆低免开放模式,与区内3所高校签订加强体育事业发展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探索场地共享、赛事共建、人才共育三位一体的协同协作模式。
以赛营城助推赛事经济。在“属地+高校”联合办赛模式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亚运场馆赛后赛事引育及场馆综合利用事宜,与杭州师范大学签订《加强体育事业发展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分批次推动杭州师范大学亚运场馆向社会低免开放,积极争取世界女子橄榄球分站赛等国际赛事落户余杭。
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第4届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比赛,2023第十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浙江省首届未来乡村定向邀请赛、浙江省第五届棒球联赛、浙江省第五届绿道健走赛、浙江省第二届青少年足球联赛等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形成区第十二届全民运动会暨区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迎新迎亚运接力跑、2023年余杭区城市定向挑战赛、余杭区首届夏日运动嘉年华、“余杭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地方特色赛事品牌。
03
全域旅游繁花似锦 乐享独特余韵别样精彩
2023年,区文广旅体局围绕“争创全国文旅融合样板区、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纵深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打响“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
全面提升文旅发展能级。实施万劢德中国(杭州)数字文化创意中心、良渚文化中心、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19个,全年投资额超60亿元。启动编制全区酒店项目长期规划,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征集近200个项目入库,完成投资金额10亿元。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杭州市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工作突出集体。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样板区、建设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紧抓“文旅融合工程”列入省十大工程的机遇,成功创建全省唯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省级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试点区县,指导径山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基本形成具有余杭特色、国际吸引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文旅融合产业体系。
全力构建全域皆景格局。梳理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新中心景区城建设,创建浙江省4A级景区城,良渚街道创建省5A级景区镇,径山镇小古城村被评为浙江省金3A级景区村庄,良渚玉鸟集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休闲集聚区。成功创建2023年宋韵杭式生活体验点4个、浙江省一级旅游驿站1个、二级旅游驿站1个。
全速激发文旅市场活力。以“群众需求+重点保障”为导向,深化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举办“浙里千集·余杭樱花季”“浙里千集·梦想马拉松”等文旅市集700余场次,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西门市集等三个市集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市集培育名单。发放2万余张2023余杭文化保障卡和840万元亚运文旅消费券,撬动文旅消费超2100万元,有效激发文旅市场活力。
全心构建多元宣传矩阵。《在中国的探索和旅行》《乡村大舞台》《向往的生活》等国际国内知名节目聚焦余杭,参加国家、省市推介活动16场。赴上海、南京、合肥举办“看亚运·游余杭”2023杭州·余杭文化旅游推介会,累计观看人数超340万人次。亚运线路与点位推介视频网络曝光量超1.51亿次。开展“余杭风华”系列宣传活动,全网总曝光量超3000万次。发布全区文旅宣传片,制作《余杭亚运旅游指南》《余杭全域旅游指南》,线上线下浏览量超10万人次。发布《相约亚运 嗨游余杭》Citywalk城市探索营,曝光量超1200万次。上线“余开心·一键游”和“发现余杭·文旅总入口”余杭亚运智慧文旅平台,服务高德7亿用户。成功举办径山“宋”福生活市集、迎新登高跑等文旅活动,活动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和抖音热搜4次,全网点击量破3000万。

